知識經濟的到來,確立了知識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為此,攻讀MBA成了眾多學子人生轉折的唯一追求,而企業也將招募MBA作為選拔高級人才的定性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MBA很難為企業創造出期望的價值,甚至還不及經驗性管理的效益來得直接。社會普遍都具有現實性,當企業看不到MBA的功勛時,便開始淡化對MBA的信心,還容易得出:“知識無用”之類的結論。包括很多MBA本身也無法客觀解釋MBA的局限性,只能將MBA比喻成登山的一種工具。一方面不能否定知識在經濟中的價值;另一方面又對MBA產生置疑,從而形成了知識的盲然期。
變革 開放后,中國的企業管理才導入市場機制,但因為創業者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大部分企業都只能依靠經驗來推行管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面臨國際經濟形勢,低利潤、高成本迫使經驗性管理不得不向專業化管理轉軌。追逐熱潮是社會的慣性,MBA憑其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及顯赫的國際聲譽,自然成為企業擺脫競爭壓力的唯一寄托,但由于很多企業領導人無法深刻理解MBA的管理特點,加之經驗性管理的意識尤為濃厚,將MBA作為希望的寄托時,又很難給MBA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能力的平臺,“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多半只是一句口號,從而制約了MBA效能的發揮。其次,MBA主要選用西方管理理論為教材,西方人思考問題比較直接,其管理理論講究原則和標準,而且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制都比較健全。為此,西方管理理論盡管具有先進性,但同中國的人文特點還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絕大多數MBA缺乏深入的實踐過程,僅僅停留在書本的MBA階段,加之很多學院教授也只是在照本宣科,不能培養MBA具備領悟管理理論精髓的能力,在MBA普遍缺乏商業思維的狀態下,從而使管理變得僵化和教條。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地域文化的差異將逐漸縮小,科技信息技術將普遍運用,專業化管理的進程必然加快。為了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經驗性管理中的企業必須要認清拼湊管理的狹隘性,理性地去看待經驗性管理與知識性管理交替過程中的矛盾關系,尊重科學,敢于創新,樹立追求系統性、規范化管理的經營理念,多為MBA提供一些理論結合實踐的知識轉化過程,積極營造專業化的管理環境。同時,MBA要淡化知識獨尊的優勢,注重培養系統的知識結構,遵循層次化、階段性、實效性等管理原則,積極深入企業實踐,尊重客觀,嚴謹求證,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注重根據客觀環境辯證的運用知識,促進知識能量的轉化,循序引導,帶動企業逐步走向專業化、特色化的管理道路。
不能否定知識的價值,就不能否定MBA的作用,為振興社會主義民族經濟,以系統、辯證管理理論為指導,讓我們以尊重知識為信念,攜起手來,共同掃盲。
注釋:
盲然期:一方面不能否定知識的價值,但在企業看不見知識性人才的效能時,而知識性人才本身又難以實現知識的轉換時,從而導致對知識價值的迷茫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