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家企業缺少資源類的籌碼(如品牌、技術、產品等),那么,客戶的問題就是你的競爭籌碼。
2009年,瀘州老窖曾搭建小額貸款公司為中小經銷商解決資金困難;隨后,科龍也站出來,為4家經銷商提供8500萬元的貸款擔保額度(經銷商支付貸款利息),與經銷商“ 捆綁過冬”。
廠家這一臨時性的“渠道注資”行為,成為2009年的商業新聞。其實這不足為奇。因為此類做法,在深圳的一家桶裝水經銷商身上,已經是用了6年的常規做法,而且正是借助這種商業模式,它不斷吐絲結網,分銷網點遍布華南一線城市,下屬的幾百家門店(包括分銷商)一夜之間可能會全部完成代理品牌的轉換,令廠家從此一蹶不振。
而當初它只是一個二、三線品牌的分銷商,為了上位到總代,無意中摸索出這一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造就了行業奇跡。
要做就做總代理:聯合窮人鬧革命
做大的野心
6年前,深圳T公司主要經銷二、三線品牌,銷售規模決定了它還只是一線品牌的分銷商。它所扮演的角色既尷尬又普遍:在廠家面前是小經銷商、小客戶,在一級代理商面前是重要的分銷商、大客戶。
T公司頗受一級代理商的呵護,往往獲得一些額外照顧,但與一級代理商從廠家那里得到的相比,卻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一線品牌的一級代理商通常是手持兩條秤:嘴巴上稱兄道弟,心里卻時刻提防。
如何改變這一尷尬的被動局面呢?
靠一己之力開店發展,是最穩妥的路徑。按前幾年桶裝水的狀況,自己投資開店,只要勤力,服務到位,利用閑散資金,一年左右時間就能做到月銷量2000~4000桶水的配送量。不少經銷商正是這樣逐步擴大地盤的,成功率較高,但速度較慢。
T公司放棄了這一大眾化的發展模式,而是選擇了一個更具風險和挑戰性的方式——聯合議價、統一采購,甚至收購、兼并,讓小舢板組成大帆船,將自己的散亂網絡捆綁成團——要做就做總代理!
聯合的機會
桶裝水行業的經銷商,通常是些小資金的創業者,多數激情有余、財力不足,“資源、資金和思路”全面短缺。他們和T公司一樣,很長時間內只能當一級代理商的二推手和搬運工,還要受到來自總代理爭搶終端的威脅。
從普通的經銷商成長起來的T公司,最懂得眾多經銷商的心思:
一是與一級代理商同床異夢,心里有太多的不平衡,總擔心總代理從中賺了大錢,貓膩太多;
二是桶裝水的前期投資壓力巨大,他們為是否再向前一步而遲疑不決;
三是追求穩定的品牌經營環境;
四是萬一有一天想要退出行業,渴望水店能有人及時接手,而且能賣個好價錢。
下統終端,上爭政策
T公司抓住經銷商的這些內心需求,第一個行動就是摒棄傳統總代理商的“一批到二批賺取差價”操作模式,把自己的代理政策公開透明化,把集中資源從廠家統一采購得到的優惠政策,全部公開給目標合作伙伴。
聯合起來爭取總代待遇的方案有一個關鍵:經銷商下游的水店要統一進貨品牌,否則,東一個品牌,西一個品牌,將大大削弱集中采購的威力。
但是,市場上眾多水店經營的品牌非常雜亂,要統一聽指揮,只有一個方法:收購兼并水店,把水店都變成自己人。
具體做法是:
1.T公司要爭取的品牌資源是市場一線及部分優勢的二線產品,有中長期的絕對競爭優勢,且是區域獨家代理商,具有區域資源的壟斷優勢。T公司以集中采購、提前打款的方式,同廠家簽訂合作協議,享受到批量采購的特殊優惠,同時確定優惠價格政策及獎勵方案。比如,根據各區域情況,原樣地分配到各合作門店或經銷商;將總銷售目標細分到各合作伙伴頭上,同時根據各區域的特點設置最低的獎勵標準(不管有沒有完成銷售量均可拿到,且高于從其他一級代理商拿貨所得的利益)。
2.T公司承諾:不賺差價,大家都是總代理。所有合作經銷商,如果愿意自擔運費,可以以T公司的名義、按T公司的合同價,自行到廠家提貨,享受到總代理的榮譽。
3.T公司以銷售出貨單上各合作店的銷量為準,進行核實獎勵,保證銷量的真實性。
4.為此,T公司合理設置了月、季、年的獎勵政策,并以借款的方式,幫助合作門店或經銷商主動出擊收購兼并水店,以實現增量;
5.對于無心或無力經營的門店,T公司承諾第一時間予以支持、接管直至兼并,保證水店價值不貶值。
這個“資源共享”手法,對諸多中小經銷商來說,是沒有水分的好處和求之不得的美事:
1.這些小經銷商可以名正言順地代理大品牌了。
2.只要保證了正常銷量,不僅能獲得更大收益,還能享受到總代理待遇。
3.背靠T公司的公司化運作背景及規模,可受到廠家更多重視,諸多中小廠家更是異常“關愛”。
4.公司內的加盟商之間,可以互通有無,所代理的品牌逐步走向穩定、統一,減少了品牌更換(每換一個品牌都會增加水桶投資),提高了資金周轉。
“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難斷,我們窮人只有聯合起來打倒地主土豪,才能翻身做主人”。這句革命前輩常說的一句話,最能概括T公司聯合眾多經銷商和門店的革命綱領。不需要太多高深的營銷理論,有人出頭聯合,想翻身的中小經銷商就會快速揭竿而起。
一統終端的收益與風險
1.風險:
最大的風險是,店面的整合必然導致品牌更換,由于市場品牌參差不齊,有些品牌忠誠度較高的終端用戶,短期內無法接受新品牌,客戶流失注定增加。不過,業內更換品牌的成功率可達到80%以上。
實踐中,收購兼并的水店,主要客戶群體是家庭用戶,這有利于收購兼并后店面經營的穩定性,因為家庭用戶最關注是服務和實惠,并不太關心水店經營者。這非常有利于T公司專業經營、服務為上的經營思想,更符合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2.收益:
在2003年前后,一家月配送量2000~5000桶的水店,轉讓或收購價約為6萬~18萬元(轉讓價稍低),估價方式為“固定資產+終端客戶單桶平均利潤×終端真實客戶用量(連續兩個月均有用水的客戶為真實客戶)”。
單桶水平均毛利為5元一桶(減去送水工費用后),客戶流失量和新增量計為持平,則月收益為1.5萬~2.5萬元,年收益為18萬~30萬元,如此計算,收購一家18萬元的門店,一年收回成本或回本贏利。
而且,水店介入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通常經營管理不規范,如果能導入專業化管理,效益還會增值。而且,整合后整體銷量上升,廠家返利和市場支持也會增加,利潤看得見,綜合年投資回報率在145%以上。
收購兼并整合之后,更容易讓二店、三店或多店合一,使得原來不盈利的店合并后即可實現贏利,房租、人工及其他經營性成本大幅減少,集中品牌后服務人員送貨更方便,送貨量雖增加但收入也增加,人員積極性更高,可明顯改善終端配送服務質量。
資金從哪來,到哪去
前面講到,T公司承諾,對聯盟內經銷商的對外擴張提供資金支持,并對無心或無力經營的門店,“第一時間支持、接管直至兼并,保證水店價值不貶值”。
T公司作為經銷商,資金本身就是自己的短板。從經營聯盟到資本結合, T公司的錢從哪里來呢?
資金來源
公司內部及外部10萬元以下的民間閑散資金及人群很多,尤其是那些打工者和打工家庭,他們具有極強的創業沖動、極強的扎根城市的夢想,但由于一直苦于沒有適合的、可保障收益的投資項目,這些錢買股票不敢、投房產不夠,只能成為銀行里的死錢,T公司用不多的資金,就能把這批資金及人群發動起來。
資金如此輸出
出資的前提是:必須用于就近收購和兼并,且收購兼并后必須按要求進行合并和品牌整合,用T公司現經營的主打品牌產品更換原有的同檔類產品。
1.支持區域合作經銷商收編周邊網點并提供現金支持(免息),但必須按照T公司的市場開拓方案操作市場,贏利后按銷量上繳管理費用(每桶水上交幾毛錢),作為公司的運營費用。
2.捆綁接店、聯合經營:
★對于銷量大、金額高的水店,接手下家較少,T公司通常采用先收購、后轉讓的方式。通常,公司收購之后,會派出管理人員入駐3~6個月,按統一標準開展整合工作。店面煥然一新之后,再重新估值,新的下家交付50%~70%的現款可以在T公司品牌下承包經營,但每月需要上交“月供”。
★對于10萬元以下的小收購,風險較小,經營者只需象征性出資,后期合理投資由公司免息借出。
★為了降低資金風險,以上承包或半承包政策,秉承先惠內后惠外的原則:優先對公司員工開放、鼓勵員工創業,其次選擇員工的親朋好友,再次是聯盟內網點的關系網點。
3.所有承包人員若想退出,提前3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核后重新估值,比原店多出部分的價值,或以現金方式轉賣給公司,或計為股份享受公司分紅。
配套的管理輸出
貨幣為禮,親力布道
常言道:雪中送炭的人少,錦上添花的人多。T公司老板對此深有體會,所以,他將自己的短板(資金)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大的力量,盡管他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窮”,但這一做法,帶來了渠道經銷商的忠誠,更利于形成團隊合力。
初期,為了保證每一筆輸出的資金能帶來效果,他總在細節上不遺余力:
1.經常會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與合作經銷商溝通,分析市場開拓方案、前景,進行思想觀念和經營理念的溝通和梳理,他要保證自己掏出錢之前,雙方的合作思路要能達成基本一致。
2.資金外借并不難,難的是讓受惠者產生發自內心的感激,所以,最初的每次借款,通常都是自己親自送過去,且不會限定對方還款的時間,更不會計劃 人員到時追款。
他的這一做法體現出來的誠信、大度和執著,讓合作伙伴從最初的感激上升到了高度認可,渠道經銷商的忠誠度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T公司的渠道注資模式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專業、規范下的一種商業行為(借款有嚴格的審核、審批程序,并由經銷商支付一定利息),且因其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不少的民間資金產生滾雪球般的效應,也為他的下一輪的再擴張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管理輸出
事實上,資金輸出,只是被用來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收攏更多散亂資源的,只是T公司渠道政策的一個環節。而后期的“管理輸出”環節,才是更為重要的成功保證。
資金捆綁,能夠保證渠道隊伍的快速穩定、忠誠度的快速提高,但行業特征決定了合作伙伴是各類雜牌軍,他們普遍患得患失、謹小慎微,而且越是看到賺錢不易的人,其經營思路會越是保守,直接降低了執行效率。
所以,真正保證執行力的,是T公司背后實行的管理輸出。
1.將門店管理方式、方法規范化,盡可能做到傻瓜式操作。
2.所謂管理輸出,絕不只是管理方法的輸出,而是管理人員的輸出。為了解決管理人員短缺的問題,T公司采取了以崗代養的方式,提前儲備了一批優秀的客服人員,從電話營銷、一線導購到店面管理,專門負責水店前期整合等疑難雜癥。
具體做法是:
★中大門店日常都要多備置一名客戶人員,通常是新手,先實際操作后,再到公司總部統一學習 ,然后再投入實戰。先實戰后理論再實戰糾偏,這比先理論后實戰培養人才的速度快得多。
★對新收購水店整合期間,公司會計劃 儲備人員進駐,并加派熟手實地指導。重點區域重點人員先上,重點門店主要人員先上,但老兵要帶新兵。
★公司業務員及接線員,均要接受統一學習 ,對可塑性強的員工,實行重點培養,培養獨立管理能力,保證公司輸出的人才直接下到基層當干部。
T公司的這一做法雖然增加了公司的人力成本,但與執行無力、效率低下帶來的間接損失相比,卻不失為最為省力的做法。這些人員的直接指導,讓許多原來不愿執行或執行無力的渠道經銷商積極配合,產生了良好的連帶效應。同時T公司的這一人才培育方案,也為公司后來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證,使得收購兼并的速度加快,門店整合的時間縮短,成功率上升。
各位看官,最后不能不提醒的是,T公司發起的“杠桿收購”,絕不是單純的“借款—還款—收取利息或收取投資收益”的做法,沒有配合出動的管理輸出,所謂的“渠道注資”不僅無法形成文化統一、目標統一、觀念一致的聯盟,還可能釀成危機四伏的經濟糾紛。
點 評:
代理商上下通吃的籌碼
讓客戶被迫忠誠于你
競爭是需要籌碼的。如果沒有籌碼,就要創造籌碼。
代理商上下通吃,就需要更多的籌碼。
除了大批發時代,代理商一直處于廠家和零售終端擠壓的“夾心餅干”的地位,因為代理商既沒有廠家的品牌資源作籌碼,也沒有零售終端“壟斷”區域消費者的籌碼。然而,T公司卻“無中有生”地創造出上下通吃的博弈籌碼。如果說創新能做到如此程度,營銷還有何難?
如果說一家企業缺少資源類的籌碼(如品牌、技術、產品等),那么,客戶的問題就是你的競爭籌碼。
因為客戶有問題,所以才更需要你。如果只有你能解決客戶的問題,那么客戶就會“被迫”忠誠于你。除了感情上的忠誠外,其他忠誠都是基于利益上的“被迫”,或者說基于利益上的依賴。
營銷一定要樹立一個基本思維:自己的困難是困難,別人的困難是機會。小零售店之所以是小零售店,就是因為他們有無數的問題。
一個廠家或代理商,是希望零售店完美無缺還是希望零售店問題累累?如果零售店完美無缺,早已發展壯大,廠家或代理商沒有談判地位(如國美、沃爾瑪等);如果零售店一無是處,與他們合作也沒有價值。最有價值的零售店恰恰是有其存在價值卻又問題累累、突破無門的零售店。
一般企業遇到客戶問題較多時,通常是抱怨甚至另攀高枝,殊不知恰恰與機遇擦肩而過。
桶裝水零售商的問題是什么?是資金短缺、管理缺乏、難以破解月銷量5000桶的瓶頸。這是行業普遍的問題,有誰想到這是機會?包括桶裝水生產企業,只有被動承認這種現實,并沒有以問題為突破口,這才是造成桶裝水小塊分割的市場局面。
這樣的機遇被T公司抓住了,零售商不是缺資金嗎?T公司就注資收購。零售商不是缺管理嗎?T公司就輸出人才,輸出管理。
“注資收購→管理整合→轉讓經營”,經過這樣一個過程,零售商從原來的“博弈對手”變成了現在的合作伙伴。關鍵是,零售店的積極性并沒有下降。
有了跨區域、規模化的零售網絡,代理商就找到了與上游桶裝水廠家博弈的籌碼,誰不認同T公司的政策訴求,就只有被列入“黑名單”。
其實,上述渠道整合過程最適合桶裝水生產廠家做。當生產廠家無力做、不會做,而代理商做了這些工作,生產廠家就失去了管理渠道的籌碼,淪為被渠道管理的地步。
避開同質化的競爭籌碼
從競爭導向講,營銷就是創造競爭籌碼的過程。競爭籌碼從哪里來?品牌、政策、產品無疑都是籌碼。然而,這些籌碼有著強烈的趨同現象——同質化。
競爭差異化的源泉是什么?一是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消費者需求,二是發現“營銷參與者”的需求,包括代理商、零售商、供貨商等的需求。
問題和抱怨是最明顯的需求,卻又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需求,因為這樣的需求“很討厭”。 T公司面對的渠道問題或機會,在各行各業都存在,可怕的是你視而不見,抱怨客戶素質太差或競爭太激烈。
看了T公司的案例文章,你是否也想如法炮制地輸出資本、輸出管理?如果你這樣認為,也就沒有真正“讀懂”。
企業不是賣產品,而是賣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消費者如此,對渠道也是如此。解決方案可以是輸出資本、輸出管理,也可以是輸出其他方案。客戶需要什么,缺什么,有什么問題,你就輸出什么。這樣的營銷,對手不會討價還價,只會無限歡迎。客戶不會“跳槽”,只會無限忠誠。
營銷的功夫在營銷之外。因為多數人都在營銷上下工夫,所以在狹義營銷上投入呈現邊際遞減。跳出營銷,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你的客戶,營銷創新就獲得了更多的源泉。
順便提一句,當多數企業以“自建”的方式拓展渠道網絡時,我認為這種方式帶有深厚的“小農意識”。T公司通過收購的方式整合零散渠道,反而更有現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