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由香港理工大學亞洲品牌管理中心主辦的第五屆品牌管理國際會議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香港和大陸地區知名企業的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濟濟一堂,暢談他們的理念和做法。
前瞻思維
徐林倩麗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工商管理學院兼工商管理研究院院長
要使經濟反彈期能比競爭對手取得更好的業績,企業在經濟低迷期就應該前瞻思維。許多明星企業都是經濟越低迷,越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
任何企業不但要有優秀的產品,而且應該樹立起系統打造品牌的概念。首先,做品牌要以人為本。這里的人包括客戶,當然也包括員工,讓員工不但知道企業的愿景,而且對品牌產生自豪感,對客戶的服務好了,產品的銷售就會提升。其次,做品牌要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要使品牌有效提升,企業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譬如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就考慮到如何使產品更加貼近客戶的需求,為經濟反彈做出準備—在何時要增加在品牌推廣方面的投入?有沒有聽取顧客的意見,與他們雙贏互動?另外,有沒有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生活的社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譬如社交網絡的異軍突起,企業要擁抱這種轉變,充分利用新型營銷渠道提升產品銷量,提升品牌價值。
積極進取
葛創基 奧迪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永遠積極進取,是奧迪把握商機的重要理念。11年前,奧迪在香港的年銷售還不到200輛。我們當時處于兩難困境:要增加產品的銷售,降價是有效手段,但品牌形象會受到貶損;做廣告也是選擇之一,但那樣開支很大,產品價格就會更高。但奧迪不等了,我們確定了核心價值觀—“積極進取”。
這些年,這個價值觀一直影響我們所有的經營行為,經濟不景氣時依然如此。我們不遺余力地進行針對大眾的市場推廣,并通過路演和長途試駕活動,增加VIP客戶的粘性,獲得了很好的口碑。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我們增大了廣告投入,組建了奧運官方車隊,并贊助了香港的馬術比賽。我們的標識隨處可見,而且有優惠的售價。我們通過特別的號碼拍賣,為四川地震災區籌款,傳遞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還探索新型營銷手段,開展網絡營銷,開辟新型渠道。2008年,許多競品的銷量都在下跌,但我們專柜的銷量增加了11.6%,整體銷售增加了11.5%,把競爭對手甩在了后面。
人才+創新
王自亮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
吉利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秘訣就是創新不輟,在任何情況下皆是如此。吉利認為,創新與品牌是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吉利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可以總結為“人才+創新”。
吉利的自主創新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低價戰略,吉利使汽車走下神壇,進入尋常百姓家。2003年下半年起,吉利抓住國家宏觀調控的時機進行戰略調整,啟動了質量戰略,使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第三階段,是全面創新階段,吸收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進行再創新,實現了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金融危機沖擊下,吉利并未減少在創新方面的投入,2008年,吉利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11億元,占銷售收入的8%以上。吉利還提出了全球采購的概念,與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國家的多家企業進行零部件方面的合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今年3月,吉利自己的電控系統供應企業浙江智慧電裝有限公司成立,這意味著吉利成為汽車自主品牌中第一個掌握電控生產技術的企業,吉利汽車匹配了自己的電控系統,僅此項就使成本降低了30%。
延伸產業鏈
王志剛 海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
海信是一家多元化的企業,在地產和服務業都有布局,而且在地產和服務業是區域市場的領導者,但海信的主營業務還是家電。2009年是海信創立40周年,海信把自己的理念總結成了8個字:技術、質量、誠信、責任,擴展一下就是:技術是根,質量是本,誠信為道,責任為重。這個理念,貫穿于海信所從事的各個產業。
海信認為,實現上游產業鏈技術突破是中國家電企業贏得長遠發展空間的關鍵,而涉足模組制造又是中國家電企業擺脫整機利潤偏低、打通產業鏈上游資源的必經途徑。2009年,海信全面掌握了模組的整套加工技術,培養和建設了一支完善的技術開發團隊,建立起電視液晶模組技術開發實驗室。由于大量外部采購,曾使國內企業同質化嚴重,但隨著海信在產業鏈上的延伸,使更多的差異化出現在產品中,使企業在液晶電視領域的優勢地位明顯增強,從而強化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苦練內功
陳世昌 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董事兼中國區總經理
周大福珠寶行始建于1929年,到今天已經有80年的歷史,在這80年里周大福一直秉承著“真誠永恒”的品牌理念。我們知道,中國的消費者更追求情感的訴求,很關心企業和品牌的內涵,他們關心你是否用心去做一個產品,是否與他們有良好的溝通關系,因此,我們苦練內功,既關注硬件,又關注軟件方面的東西。
我們做了大量的員工學習 ,對店鋪的裝修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讓消費者感覺更舒服,讓他們買得放心、買得開心。這一年中,我們在很多方面壓縮成本,但有兩項支出是沒有減少的,一項是人才學習 ,一項是品牌建設。
我們外聘了很多學習 公司學習 我們的員工,教基層的員工專業的技巧和禮儀,為中層的員工提供管理技巧和理念方面的學習 ,教他們怎么帶團隊,如何激勵員工;而對公司高層,我們則專門聘請大學教授,為他們講授如何帶團隊,怎么把品牌建設得更好。這一年,我們投入學習 的資金比任何一年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