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是一種解決企業與政府組織生存、發展的實際學問。管理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往往涉及組織的實際操作層面。當然,我們要理解現實環境的變量是不可控的,是不確定性與有風險的。那么就是需要管理的決策層與執行層,按照現實環境的情況,依據管理學的理念、觀點、實際解決方案的管理工具,適時調整與持續改善。而不是僵化地照搬。
管理者是人,所以管理的關鍵核心部分是用人。用擁有管理知識與技能的人,才是管理之道。這也符合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那么作為企業的高層的職能如何區分?董事會是企業股東們的常務代表,是代表企業資本層的,是企業的實際老板。主要職能就是保重股東們的權益得到高的報酬率,保護股東的資產不會流失損失,保持企業興旺發達與企業走正確的路線。所以董事長是企業老板們的總代表。而董事構成是由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組成。內部董事是由股東大會從股東里選出的代表組成,外部董事可由有社會影響力的名人、專家學者、或者是管理學家與經濟學家等人構成。監事會構成可由股東代表、企業職工代表、或者是審計人員、法律專業人士構成。運營班子構成是總經理、副總經理、經理們。總經理是管理的核心人物,是企業運營的決策層。總經理的任命由董事會的集體決策意見產生。副總經理是由總經理提名推薦,由董事會意見任命。經理的任命由總經理與副總經理集體意見產生。總經理選用管理知識淵博、有領導才能、品德較好、能遵守法律法規的、有變革 創新思維的人擔任。要注意的一點的是,選用總經理,用經驗豐富的,不如用有創新思維的。經驗豐富是過去式的經驗,是守舊與保守的。企業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要經常變革的。經驗模式會限制新思維的產生。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沒有創新意識的,只適合非贏利性的組織,比如社會團體、專業機構、政府部門。作為贏利性的組織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選拔用有創新思維的高管要好些。
企業管理是由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運營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戰略管理等構成。筆者把這些管理知識與管理技能分幾大系列板塊詳細講述。
運營戰略是企業運營方面的主要政策與計劃,以利用企業資源最大限度地支持企業的長期競爭戰略。
那么運營管理戰略有哪些競爭戰略呢?企業要靠什么戰略取得競爭勝利?
第一是追求成本的降低,使產品的價格便宜。同樣一種產品,型號、規格、質量相同,但是由于其中一種產品價格具有吸引力,相比起來,顧客更愿意選擇便宜的產品。企業要在除人員工資、獎金、福利費用外,其它所有開支費用方面厲行節約。改進生產方法與管理方法。利用新的高效率的機械設備。學習 員工加強熟練度。通過這些方法來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第二是產品質量可靠性,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質量分為產品質量與工藝質量。優質的產品能贏得顧客忠誠度。高質量的產品可訂高的價格。如果顧客覺得物有所值的話,是愿意為高質量產品買單。要建立產品質量標準。進行全面檢驗或者抽樣檢驗,用6西格瑪的標準來追求質量完美化。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制度。
三是加強顧客響應,以交貨速度取勝。時間就是金錢。如果在時間上作文章,按時 交貨或者提早交貨,是一種競爭優勢。
四是改變批量,對需求變化的應變能力。改變產品,增加靈活性和新產品的開發速度。支持產品,用特定產品有關的標準。改變產品與支持產品主要內涵是實現產品差異化贏得競爭。
運營戰略要注意兩個大的要素:一是訂單贏得要素,是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區別于其他的企業,從而贏得訂單。二是訂單資格要素,是指允許一家企業的產品與競爭資格篩選標準。
運營戰略最重要的指標是生產率。生產率是產出除以投入。所以進行運營管理時,要盡可能的加大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資料來源:中華品牌管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