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twitter上,人人都在討論眼光獨到的亞馬遜公司(Amazon)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杰夫 貝索斯(Jeff Bezos),以2.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極富盛名的老牌報紙《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事,這個價格要比紅襪隊(Red Sox)老板約翰 亨利(John Henry)購入《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價格高出1.8億美元。
無數媒體專家們都在猜測貝索斯大手筆收購紙媒背后的原因,特別是那些來自The Business Insider網站的人,貝索斯持有這家知名網站的股份。
“不得不喜歡杰夫 貝索斯。”
——亨利 布拉吉(Henry Blodget,@hblodget),2013年8月5日
有人也猜測,杰夫 貝索斯將《華盛頓郵報》編委會收歸麾下,可幫助促進他所支持的一系列立法和監管議題,從同性戀婚姻到對網絡 銷售 征稅(居然還有這個),不一而足。或許他也會利用《華盛頓郵報》巨大的影響力和能量來打擊競爭對手。最近有一篇文章稱:
“沃爾瑪(Wal-Mart)在持續盈利方面面臨諸多挑戰。這就是這家公司雇用了兩隊游說人馬的原因,而且它每年還要耗資數百萬美元來盡量減小政府政策對其業務產生的不利影響。”
坦白來說,我并不贊同上面這些說法。在我看來,以下才是杰夫 貝索斯買下《華盛頓郵報》的原因:
1. 財大氣粗。貝索斯身家高達250億美元。買下《華盛頓郵報》只動用了其中的百分之一。對于這位億萬富豪來說,這僅僅是九牛一毛。
2. 杰夫 貝索斯是個徹頭徹尾的革新者。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重新改寫了 零售 業。如今,他會致力于復興這份曾經盛極一時且利潤可觀的報紙品牌,并將其視為終極的極客挑戰(如果他不買下《華盛頓郵報》的話,艾倫 穆斯克也會出手)。在致《華盛頓郵報》員工的一封信中,貝索斯寫道:
3. 《驚天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 s Men)是貝索斯最喜歡的影片之一,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新聞業的榮耀和魅力,并激勵許多人投身這一職業。以下還是來自于他寫給郵報員工的信:
“新聞業在自由社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華盛頓郵報》作為美國首都的一份本地報紙,尤顯舉足輕重。在此,我想特別強調格雷厄姆家族在作為《華盛頓郵報》的領導者期間所表現出來的兩種勇氣,首先便是有勇氣等待、確認、放慢推進的速度、找到另一信息源交叉印證。真實的人物、他們的聲譽、生活和家庭的命運全都操控在媒體的手里;第二種便是不惜代價,一追到底的勇氣。雖然我不希望有人威脅我要把我身體的某一部分放進絞肉機里,但如果他們真要這么做的話,我會以格雷厄姆女士為榜樣,我會無懼威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在今天這個時代,許多想法超前的億萬富豪會選擇將自己的財產用于崇高的事業以及解決棘手的社會問題。這些億萬富豪包括比爾 蓋茨和梅琳達 蓋茨(Bill and Melinda Gates)、邁克爾 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沃倫 巴菲特(Warren Buffet)、理查德 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以及奧普拉 溫弗瑞(Oprah Winfrey)等等。而那些極具天賦的企業家,比如杰夫 貝索斯和艾倫 穆斯克所著眼的都是更宏大的社會福祉,更別提他們留下的財富了。
如果新聞業需要一個理由來接納科技界人士和善意的資本的話,那么我認為就是新聞的獨立性和能夠自我養活的新聞媒體。我相信貝索斯說的“新聞業在自由社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里更大的新聞則是貝索斯或許真的能夠善用《華盛頓郵報》,而不像其他那些流氓大亨,比如澤爾(Zell)先生、默多克(Murdoch)先生以及科赫兄弟(Koch Brothers)。
安德莉亞 彼得森(Andrea Peterson)曾為《華盛頓郵報》寫過一篇名為《杰夫 貝索斯入主Business Insider,帶來更多新聞性》的文章,她寫道:
“你可能已經聽說了,杰夫 貝索斯剛剛買下了我們。那么,對于我們的新聞追求來說,這意味著什么呢?看看自今年年初開始,Business Insider所發生的種種變化就可略知一二。貝索斯連同這家商業新聞網站的所有者們一起,投資500萬美元打造新聞與編輯的工作流程。”
我很看好貝索斯。
譯 唐昕昕 校 陳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