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面對著國內上百家媒體,郁亮明確表示,萬科要轉型,要從住宅產品提供商轉變為城市配套服務商。
房地產 運行采用“冬天模式”
2011年,郁亮提出“過冬論”。時至今日,郁亮表示,房地產一直在以“冬天模式”運行。在他看來,冬天,能力可以得到鍛煉,知道怎么運作,更謹慎地對待現金流,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天氣好壞都得做。”郁亮慶幸的是萬科在布局上較均衡合理,某些城市“面粉”太貴倒可以暫時都放下。
“在脆弱的人生里邊能活出精彩。”對于近期銀根緊縮的信號,郁亮認為“可能是好事”,“整個中國經濟需要擠泡沫,由于金融貨幣超發導致的各種不合理現象,也應得到調整”,包括對于許多城市限價的問題,郁亮也體現出適者生存的樂觀,“我們不那么在乎價格高低,只要有錢賺,能回來現金。”而回款、持有現金,則是對未來可能出現更嚴酷情況的一種準備。
不拿地王,做好產品
在“冬天”里成長,需要更謹慎地對待現金流,郁亮重申萬科不拿地王的理念,“2008年萬科拿過3個地王,犯過錯不會再犯了。”對于現在堅持均衡投資的萬科來說,沒有重點投資區域,下半年也不會刻意加快拿地速度。
在“冬天”里成長,還需要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此次媒體見面會,萬科沒有避諱2012年出現的一系列“質量門”事件。萬科透露,從今年9月起,將大規模推行客戶《交付驗房指引》。根據萬科的展示,這份驗房指引共分為九大類、43小項、99子項。諸如客廳、主臥開間謹慎的實測誤差不大于9毫米,踢腳線與墻地面之間不打膠等。郁亮表示,萬科的一個巨大優勢就是現有的客戶,這也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潛在客戶,“為什么我們要讓客戶滿意呢?就是因為我們需要未來。”
轉型城市配套服務提供商
7月3日,萬科在 北京 房山斥資9億元拿下一塊多功能用地。對于非住宅用地的投資,往往會給人萬科逐步進軍商業地產的聯想。事實上,根據機構統計,去年萬科在全國拿下的純商業用地就達122萬平米,此外還有數倍的商業綜合用地。對于商業地產,郁亮依然出言謹慎,“不得不去做商業”,在網購時代,萬科對商業購物中心“非常非常慎重”。相對于簡單的商業地產定位,郁亮表示,可以把思路打開,“不是說房地產除了住宅就是商業”,萬科的目標是跟城市同步發展,要做城市的配套服務商。城市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就需要不同的配套服務,如有的處于住宅發展階段,有的處于開發園區階段,有的城市有大量金融辦公、會展需求,有的城市老人很多。
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傳統住宅的需求量將會在未來穩定甚至萎縮,“可能未來十年”。郁亮說,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就是為了在未來遇到規模的天花板后,解決傳統業務的發展問題,股東、員工都需要新增長帶來的回報。
在“冬天”里繼續成長、轉型,以及萬科正在進行的海外拓展,郁亮的馬拉松之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