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租賃費低于國際慣例100多倍
據悉,王老吉創始于1828年,主要有廣州和香港兩脈,其中香港支脈于1890年前后單獨發展,一百多年間來與廣州支脈無任何經營關系。廣州王老吉繼承了王老吉的祖業和秘方。也就是今天廣藥王老吉的前身。廣州王老吉在民國時期,注冊了王老吉商號、商標、王老吉公孫父子圖商標等一系列無形資產。1956年按照公私合營政策,國家以贖買方式從王老吉第四代傳人手中承接了廣州王老吉商標、秘方、工藝、員工等所有生產資料,成為國有企業并發展至今。
1995年,羊城藥業(廣藥的前身)與鴻道集團(加多寶母公司)簽約,將紅罐和紅瓶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授予鴻道集團。
2000年鴻道集團與廣藥簽訂商標許可主合同,將商標的使用期限延長至2010年。借用王老吉這個涼茶行業的百年老字號,加多寶獲得了豐厚利潤。為了更長時間使用這個商標,在合同還有8年到期的情況下,董事長陳鴻道在2002年至2003年通過三次行賄300萬元港幣,又簽訂兩份補充協議,將王老吉商標許可期限延長至2020年。
但是商標使用費卻變化不大。在2000年為400多萬元,到2010年為491.4萬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00多萬元。而鴻道集團經營王老吉早在2010年
銷售
額就達160多億元。按照國際慣例,商標使用費以銷售額的5%收取,而鴻道所付的只占0.03%,低于國際慣例100余倍,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廉價商標租賃”,同時造成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
2004年,陳鴻道行賄案東窗事發,陳鴻道在供詞中承認,其行賄是為了簽訂商標補充協議,以低廉價格延長使用時間。2005年10月2日,廣東公安邊防部門將陳鴻道抓捕歸案,當月19日,陳鴻道取保候審,后棄保潛逃。
加多寶董事長潛逃無法對話,廣藥只能訴諸于法律
2004年廣藥集團新班子調整之后,認識到嚴重偏低的“王老吉”商標使用費將造成國有資產的巨額流失,一直尋求各種方式予以糾正。
2010年5月雙方所簽的主合同到期,廣藥以電話、公函、律師函等方式多次與鴻道集團聯系,對方皆以“董事長不在”為由不予理睬。為協商解決商標授權問題,廣藥專門派出高管到其香港總部溝通,對方仍說“董事長不在”將廣藥拒之門外。由于陳鴻道畏罪潛逃,導致王老吉商標糾紛無法進行對話。2011年4月26日,廣藥集團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正式提出仲裁申請。
在長達380天的仲裁階段,仲裁貿易委員會曾于2012年3月14日協調雙方和解,廣藥方面8名成員到場,但是對方卻臨時單方面放棄。“在和解之路上,我們進行了多次努力,但都沒成功。甚至去年在收回王老吉商標授權之后,仍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雙方合作的意愿,但并沒有得到對方的響應。這與加多寶陳鴻道潛逃海外的缺位關系密切。正是陳鴻道一步步激化了王老吉之爭。”倪依東說。
加多寶扮民企打悲情牌,實為外資身份
事實上,經查證,加多寶是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的外資企業,是香港鴻道集團全資子公司,企業性質為外資。十多年來,其利用外資身份在國內獲得了土地、稅收等特殊優惠。在低價租賃“王老吉”,利用國有資產謀取高額利潤的同時,加多寶又處處以“民企弱勢者”的身份,大打“悲情牌”;并且利用時下社會對國企的輿論,使用黑公關等手段,不斷攻擊廣藥集團和公有制經濟,博取民眾同情。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王衛紅教授指出,悲情
營銷
其實是一種暴力營銷,因為綁架民意,為的是獲得法律之外的另一種特權,獲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外的“特殊待遇”。加多寶利用外資身份獲得投資上的優惠政策,又扮演“民企”獲得輿論上的“超國民待遇”,這才是真正的特權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