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企業”主要指某個行業,或者行業產業鏈某個環節,存在大量的中小經營規模企業,而不是少數企業主導市場或獨占主導技術,集中度很低。例如,機票代理領域,攜程、藝龍、芒果等幾家大的公司代理的機票業務規模合在一起,市場份額也不過10%左右。90%的機票代理服務是由6000多家小的機票代理商提供的。中國的外貿進出口70%是由中小外貿企業貢獻的。此外,碎片企業的顯著特征是商業規則或者標準的服從者、接受者,沒有商業交易標準制定權。
幾乎所有產業,在不同環節,不同程度存在大量的碎片企業。一些行業一直就是碎片企業主導。例如餐飲、家電維修、家政服務、旅行社、裝修、美容美發、醫療診所、復印、照片沖洗;一些行業的某個環節一直存在碎片企業——服裝行業大量的中小服裝生產企業。
一個行業如果碎片企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會影響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例如,近代以來,我國茶企整體小散亂、市場交易方式落后、茶葉食用安全等問題,嚴重制約中國茶產業發展,使中國茶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漸行漸遠。
為什么會有大量碎片企業?
碎片企業之所以存在,有多方面因素。
第一,需求碎片化,即單筆需求規模小,需求地點分散,但需求總量大,又難以形成經濟規模需求。例如,農村小額信貸。為這種需求提供服務的企業,收益小,成本卻不低。如果采用一般常規的
商業模式
,往往得不償失。街邊的小理發店即使掛上一個全國性的品牌,也不一定能給它增加20%的顧客,而由此增加的
管控
成本可能遠遠超過20%。
第二,進入壁壘低,包括投資、技術等,監督成本高。例如,旅行社、家電維修。企業同質化競爭,短期行為甚至欺詐盛行,企業形象差,經營慘淡,無心和無力投資改善和升級技術、產品和服務。
第三,商業環境變化。包括技術進步、政策變化、商業模式等,使得某些行業或產業鏈一些環節碎片化生存成本更低,更具有活力。從而促使行業裂變、瓦解為碎片企業,或者大企業把某些業務環節化整為碎,產生新的碎片。
例如,信息技術,改變產業鏈價值鏈和組織形態,特別是互聯網帶動了電子商務的興起,帶動了監督技術手段和管理規范的進步,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不斷降低企業的最小有效規模,使得許多個人和小企業更加容易進入市場,從而產生了無數的碎片。
第四,競爭、法律等商業環境的不完善和執法不力,導致合規經營的企業成本高于非合規經營的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劣幣驅逐良幣。
碎片企業聚合新模式
新興凸起的碎片企業聚合模式包括多邊交易平臺、單邊交易平臺,軟一體化等。
多邊平臺模式
多邊平臺模式,是指除了焦點企業之外的多個利益相關者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加強效應的模式,即正反饋性。有些商業模式雖然也連接著多邊利益相關者,但相互之間并沒有依存和加強的關系,這種只能稱之為單邊市場而不屬于平臺模式。例如,有些百貨店會從供應商進貨,賣給社區居民,表面看起來也連接著供應商、社區居民兩類利益相關者,但他們的交易是分離隔絕的,只能算是單邊市場。
多邊平臺正反饋性的直接結果就是對參與者的態度是“多多益善”。例如,在軟件平臺上,增加一個新用戶或者一個新商家的邊際交易成本基本為零,而增加新用戶和新商家卻可以帶來可觀的交易價值,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相互加強的循環使很多領導企業一旦啟動就一騎絕塵,讓后來者難以追趕。
邊平臺能為參與各方降低交易成本。新興的多邊平臺借助IT技術或互聯網,在給碎片企業提供低成本、標準化服務的同時,自身也能降低成本。例如,蘋果的AppleStore、天貓網、深圳一達通、建易網等,都屬于多邊平臺聚合模式。
Getty圖片公司
信息化時代,創意工作和新聞工作者們對于圖片資料需求巨大。圖片是廣告設計表達創意的最好方式。對于報社,獨家圖片是銷量的保證。
但1995年前,除了電視臺和編輯社簽約記者外,沒有穩定的供應源提供圖片。同時,很多攝影愛好者手中持有廣告設計師或新聞工作者急需的圖片,卻找不到合適的渠道
銷售
出去。市場上充斥著零散、不規律的交易,版權保障等問題更是一片混亂。這是個典型的碎片化市場。
Mark Getty1995年創立了Getty Images,通過互聯網向顧客出售各種靜態和動態視覺圖像,希望借助互聯網搭建交易平臺,把一個雜亂、不規范的圖片市場改造成一個合法、欣欣向榮的行業,成為一個碎片聚合商。
Getty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目前全球最大最成功的網絡圖像供應商,是2008年
北京
奧運會圖片供應商。Getty Images創造了數個第一:第一家通過網站授權的圖片公司,第一家引入免征版稅圖片且從未發生版權糾紛的圖片公司,第一家
上市
的圖片公司。第一家季度收入超過2億美元的圖片公司。
單邊平臺
我們把單邊平臺定義為“把每個具備單獨要素能力的環節或多個環節的組合(以達到范圍經濟邊界為限)轉換成業務自主體(以達到規模經濟邊界為限),并為其搭配具備互補資源能力組合的平臺企業”。平臺企業和業務自主體的總和,稱為單邊平臺商業模式。
單邊平臺的好處是:把規模經濟邊界小的業務變成一個一個分權的自主體,把集合在一起、規模經濟邊界大(或者具備規模經濟)的業務變成一個統一、集權的平臺,使單邊平臺的總和形成范圍經濟。
香港利豐集團
國際貿易被廣泛認為是難以做大的行業之一。如果涉及環節太少,形不成范圍經濟,做不強;如果涉及環節太多,外部服務難度和內部管理難度則成倍增加,事倍功半,單個環節形不成規模經濟,效益低;服務團隊由于和客戶接觸更為緊密,對客戶影響力更強,很難內部控制,專業化規模邊界有限,做不大。
香港利豐集團針對這種情況創造了“公司平臺+業務單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