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正值家電業的寒冬,格力卻逆勢而上,營收超千億元,正式進入千億級俱樂部。
2013年,格力更提出了1200億元的營收目標,并希望在未來5年之內將營收提升到2000億元。
是什么支撐著格力的強勢發展,顯然,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和總裁 董明 珠的存在是不能排除的重要因素。2013年兩會再見董明珠,這個曾經被人描述為“走過的地方雜草不生”的強勢女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我覺得我沒有滿意的概念,如果滿意我就可以休息了,我永遠不可能滿意。”同時,對于格力,她強調“一直不斷有自己新的目標,新的要求”。
正是秉持這種新的目標、新的要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將目光放到了產業更為長遠的態勢,在其提出的種種建議背后,凸顯了她對產業未來發展的思考,更顯示了她為格力謀求一個健康有序環境的努力。
反對盲目節能補貼
“要預防能效補貼帶來成本浪費,拉動內需不能靠財政補貼,而應該交由市場機制。”
“能效補貼在我國是很大的一筆財政支出,數字上具體是多少億我不知道,這個政策出來以后應該對我國產品升級很有利,以前四五級能耗產品可以賣,現在高能效的產品一下子提到二級以上,雖然三級還可以賣,但消費者心目中已經習慣于買一級、二級這樣的高能效產品了。”兩會期間,出現在記者面前的董明珠,一張嘴就開始談及國家對空調行業的產業政策。
對于這一政策,一方面,董明珠看到了其教育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她更強調這一政策的潛在危害。
“過去的補貼過程中,帶來了大量成本的浪費,主要是市場出現以次充好,低能效冒充高能效的產品,五級的冒充二級,因為一臺空調確實沒有更有效的辦法使它保證是二級的,或者是一級的,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不可能把上億臺的空調拿來一臺臺檢測,這個成本過大,是不可能的。”董明珠強調說。
“在我的印象中,某企業享有補貼政策那一年,盈利8個億甚至更多,但政策一拿走就虧損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是否可以說國家的政策并沒有真正地落實到消費者那里,而是到這些企業那里去了。”
事實上,2010年甚至更早,格力就是空調能效補貼政策的反對者,針對一些企業虛報 銷售 數據騙補的現象,先后提出“虛標能效就是給國家抹黑”“空調節能補貼被有的企業異化”“家電騙補亂象嚴重:五級能效空調報一級”。
董明珠指出,一些企業利用用戶對技術的不了解,采用扭曲的觀念引導,讓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標準無所適從,導致專心做研發的企業產品銷售受到沖擊,但惡意 營銷 的企業卻得利,這實質是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不利于國內產業的整體發展。
2009年,為推廣節能空調產品,國家開展了為期2年的對二級及以上能效標準空調產品給予300~850元能效補貼。2010年6月,補貼額度縮水到150~250元。
2011年5月28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空調節能補貼產品細則,規定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期間,家用空調定速、變頻一級及二級能效產品均可享受政策補貼,補貼力度根據制冷量及能效,最低補貼180元,最高補貼400元。
然而,這些本來是為推廣節能產品而實施的補貼政策,由于“能效標識虛假標注付出的代價小、違法成本低”(最高罰款只有1萬元),在現實中變了形。
董明珠坦言,即使像格力這樣的在行業里掌握技術能力較強的企業,其銷售到市場的產品中,60%~70%都是二級能耗的,一級的量并不大,但一些企業標榜自己賣出的全部是一級的,從這個現象來看,能效補貼帶有不可控的問題。
在董明珠看來,當前國家取消這一政策,意義非常重大。“真正的市場啟動以后,不是簡單地靠政府的政策拉動,而是讓消費者自己有一個主動消費意識,同時也讓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盡可能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好的品質保證來服務于市場。”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了,拉動內需是國家長期的戰略,內需怎么拉動,我覺得是既要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又要考慮企業的發展,更可靠的辦法是我們不能再用財政補貼的方式,財政補貼后期會涉及大量的人力調研、審查,這塊的成本,我相信也是不小的,得多少人馬,做大量的工作,所以拉動內需,更好方式是交給市場機制來做。”董明珠說。
拉動內需 家電強制報廢政策更重要
“這個產品規定在十年之內報廢,企業就要承擔十年的責任,十年以后,消費者如果不換是自己承擔責任。”
對于拉動內需,董明珠認為,家電強制報廢政策比能效補貼更有效。她告訴記者:“家電老化是有規律性、科學性的,但我們的消費者不懂,于是空調買了20年了還在用,但其耗電已經在發生變化,負荷在增加,原來用新產品,一年花1000元錢的電費,20年的產品耗電費可能兩三千元,這就是新技術帶來的節能上的差異。”
有鑒于此,董明珠在2013年兩會上建議國家通過立法規定家電強制報廢,她同時表示:“過期家電存在安全隱患,電子元器件、線路等部件老化就很容易引發火災等問題,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2012年天津薊縣發生的大火,奪取了數十人生命,造成了上億財產損失,這一慘痛事件,就是電器產品線路老化著火所引起的。”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按照使用壽命計算,中國每年的電器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且以年均20%速度在增長。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彩電、空調、冰箱等5類家電的年報廢量將高達1.6億臺。
然而,由于我國還沒有家用電器強制性報廢標準和相關立法滯后,家用電器的報廢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
董明珠告訴記者:“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已制定了家用電器強制性報廢標準,以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比如歐盟,在上世紀90年代已開始就廢棄家電回收立法;美國從10年前開始,針對廢舊家電的處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規法令;日本也于2007年出臺《生活消費用品安全修改法》規定了洗衣機、空調、電視、電風扇、換氣扇家用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并于2001年4月進一步實施了《家用電器回收法》。”
對于中國通過立法規定家用電器強制性報廢標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董明珠表示:一是杜絕計劃 隱患,讓超期服役的產品主動退出,減少安全事故。
二是有利于節能減排,按照國人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到不能使用時不會放棄的,然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與越來越提倡環保與節能的新家電相比,舊家電耗能高、能效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僅對節能環保帶來更大破壞,也讓老百姓白花費了更多電費,也不利于我國啟動內需戰略的持續推進。
三是有利于啟動內需,通過強制報廢制度,促使更新換代更加合理,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現在國家制定了“節能惠民”“家電下鄉”等啟動內需政策,這些政策執行起來存在很多漏洞以及政策啟動期間導致市場透支問題,通過強制報廢制度,能夠促進市場形成合理的、可預期的剛性需求,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技術進步。
四是有利于理清責任。電器產品使用超過安全壽命,用戶繼續使用產生的事故由其自行承擔,能夠廓清用戶和廠家的責任界限。
董明珠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講終身保修,終身是個什么概念,很多企業關門了消費者還在用它的產品,因此要有一個強制性報廢的年限,也是企業的責任年限,在這個年限之內,比如說這個產品規定在十年之內報廢,企業就要承擔十年的責任,十年以后,消費者如果不換就要自己承擔責任。”
董明珠建議立法規定家用電器強制性報廢標準,以進行規定電器產品的經濟使用和安全使用年限,提請用戶到期報廢和責任問題,并建立報廢家電的回收網絡,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開發“城市礦山”,立法回收電子廢棄物
“如何將這些電子廢棄物變成‘城市的礦山’而不是‘環境的炸彈’,亟待國家層面的立法保障。”
對于強制報廢產生的電子垃圾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再利用的問題,董明珠很坦率地告訴記者:“我還有另外一個建議,那就是立法回收電子廢棄物。”
當前,一方面,我國面臨著各種有色金屬資源枯竭、進口依賴不斷增強的局面;另一方面,家電、電腦、手機等產品的普及與更新換代急劇加速,數以億計的電子產品已經陸續進入淘汰期,大量電子廢棄物攜帶的寶貴金屬資源被隨意拋棄、不當處理。
董明珠表示:“這樣做的后果直接導致了重金屬污染,尤其是鉛、鎘、汞等重金屬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已經越來越嚴峻,對經濟發展、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如何將這些電子廢棄物變成‘城市的礦山’而不是‘環境的炸彈’,亟待國家層面的立法保障。”
據了解,根據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劃,2015年全國年再生有色金屬量將達到1200萬噸,接近全國所需金屬量的1/4,預計實現節能約4000萬噸標準煤,節水約40億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約36億噸、減排二氧化硫120萬噸。
對于當前廢棄電器回收中的潛在問題,大量廢棄家電和電子產品流入到“游擊隊”和“小作坊”式的非正規企業,而正規回收、處理企業卻“無米下鍋”。
不僅如此,不規范的回收企業將回收來的廢棄家電,經過翻新處理后流向了二級市場以舊充新坑害消費者,或者用最原始的“火燒”或“酸洗”等方法進行初級拆解,不僅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并且在很多地方造成污染。
同時,不規范化的競爭影響了回收鏈條進入良性循環。“企業處理城市電子廢棄物的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量大;而以‘游擊隊’形式大量存在的不規范競爭,使得先期進入‘城市礦山’開發的規范化企業很難實現盈利,更談不到技術研發和產業的良性發展。”董明珠說。
盡管目前我國已有規范電子廢棄物管理的法規,比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然而這些法規的實施卻存在明顯漏洞,比如“相關主管部門對電子廢棄物的具體處理方式、標準等要求一直未明確,導致行業處理技術和設備良莠不齊。而更大的問題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對電子電器產品生產者、廢棄者的職責劃分不明晰,對生產企業參與處理的鼓勵政策不明確”。
董明珠建議:“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對于電器產品生產者,強制規定預留對其自身產品的廢舊回收費用;對于參與回收處理項目投資的企業,可以用廢舊產品回收投資折抵;對于廢棄者,則要求其必須到正規回收部門處理電子廢棄物,隨意拋棄或經不規范渠道處理電子廢棄物,將承擔法律責任。”
老板秘籍
技術轉型首先要思想轉型
現在我們講轉型升級,如果只在技術層面,一定是短期的,必須要有思想的轉型,對于 制造業 來說,思想的轉型就在于我們創造任何一個新技術、新產品,都要圍繞消費者生活質量的提升,或者我們能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就是它的價值。
全年招待費不超過500萬元
格力十幾個公司,全年的招待費沒有超過500萬元,我眼睛里面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格力有很好的制度,應該按照格力的制度運行,不是什么人來,而是這個企業是什么樣的制度,就決定了什么樣的事情,任何一個人到格力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格力電器和集團方面不會做任何關聯交易
目前格力集團99.9%的產值來自于格力電器,超100%的利潤來自于格力電器,所以格力集團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進行完善,或者是整治,不能講革命,需要整治提高。
雖然我是集團的董事長,也是電器的董事長,電器一定要按 上市 公司的公司法運作,集團可以有新的增長點,這是我下面要考慮的,但是跟格力電器是沒有關系的。關聯業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