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人的集合,組織架構的思想用來解決組織中人的安置問題,所以合理的組織架構是發揮企業人員效能的重要基礎。對于組織架構來說,很多組織都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層級過多。
當組織越龐大的時候,出現的問題就會越多。拿存在了兩千多年的組織--天主教--來說,這個組織只有三個主要的層級而已,很多年都沒有改變。更棒的是,我研究后發現,天主教在14世紀時就已經把“jobdescription”寫好了,“jobdescription”就是我們所說的工作說明書。從中我們就會發現,在確定組織架構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一定要從未來看現在。
通用電氣公司最開始有20多個層級,后來減少到了12個。豐田汽車公司最開始有18個層級,后來變成8個層級。為什么要減少組織的層級呢?因為扁平化會使得組織在做決策的時候提高效率,從而使組織能夠迅速地對外在的變化做出反應,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如果組織的層級很多,那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這里講一個笑話,一個縣長因公向上級申請2000塊錢,申請資金的公文一直往上報,章一直蓋,蓋到最上面,核發下來了。數一數,蓋了多少個章?一共蓋了28個章。28個章,值2000塊錢嗎?如果是我,就不申請了。這真是笑話,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組織層級過多的例子。
有效率的企業大都是組織層級較少的企業。西南航空公司和世紀飯店是我經常會提起的例子,在這兩家企業中,門童、服務員,或者是航空公司的空服人員,這些人直接就可以解決顧客(房客或乘客)出現的問題。拿西南航空公司來說,乘客的行李丟了,空服人員就可以負責。乘客只要告訴他們,旅行包是什么牌子的,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就可以了。他們根本不會讓乘客提供難以提供的證據,像收據什么的。想想也是,哪有一個乘客攜帶行李坐飛機的時候,還把購買旅行包的收據帶著的,怎么可能呢?所以,乘客只要告訴他們,旅行包大約的價錢是多少,他們就立刻買給乘客,或者給乘客補償現金。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開出租車,他需要定期保養車子。有一次,他去保養車子。他剛將車子開進修理部,維修人員就發現車子左前輪的輪胎有一點問題,這個維修人員就把壞的輪胎換掉了。我的朋友對維修人員說:“你為什么沒有問我?你為什么就這樣換掉了呢?”維修人員說:“因為車子的輪胎壞了,當然要換掉了。”我的朋友說:“我不換可不可以?”維修人員說:“不行。”那換輪胎是不是花錢的呢?不是,免費的。因為維修人員說,他的車子是在保修期內的。我這個朋友也覺得有些奇怪,因為按照他的想法,在亞洲地區很少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在美國,如果車子的零配件有問題,就會馬上換掉。于是,我的那個朋友問這個維修人員:“你不怕被你的老板開除嗎?”維修人員說:“不會,我的老板一定會贊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