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李秉創立三星商會。最初公司主要業務為海產品及蔬菜水果出口,上世紀50年代逐步拓展至
制造業
。1969年,三星電子成立,后逐漸成長為集團最大子公司,目前已是世界營收規模最大的電子公司。經數十年發展,三星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企業,包括59家非
上市
、19家上市子公司。目前,三星涉足電子、機械、化工、金融等領域,有20種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居首。2011年,三星電子在《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中高居第22名,三星生命排名333,三星物產位居492。2010年,三星集團營業額達2201億美元,超過以色列、愛爾蘭等國的GDP,與香港GDP(2233億美元)幾乎在同一量級。
管理模式:帝王式管理
三星集團雖然已快傳承到第三代,但管理模式仍是中央集權的帝王式管理。據說李健熙開口時,無人敢說一個“不”字。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決策果斷高效、進取心強,特別適合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電子行業。當競爭者還在反復商討應該開發哪種技術時,李健熙已經在聽取多名工程師意見后果斷拍板,三星電子迅速崛起并超越索尼正得益于此。
然而,獨裁管理也有風險。李健熙獨子李在曾大額投資IT業,上世紀90年代末IT泡沫破裂后,不得不依靠集團子公司注資才脫離窘境。即使李健熙本人也曾出過“昏招”,他曾大舉進軍汽車行業,但恰逢全球汽車業兼并高潮,初生的三星汽車難以生存,最終被雷諾收購。即便如此,當初對進入汽車業持謹慎態度的一些董事依然被辭退。三星主要子公司的董事多是李健熙的親信,即使是外部董事,也多和三星有業務聯系。
股權結構:金字塔與交叉持股
三星集團與日韓財閥、華人財團一樣,股權結構復雜。其中,旗艦事業三星電子超過一半的股權由國外機構及個人持有,李健熙、李在父子直接持股量不足5%。但通過金字塔與交叉持股,集團各子公司間緊密相連。交叉持股及復雜的金字塔結構使家族成員在擁有有限股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上控制整個集團,同時,此復雜的結構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稅收。
三星創辦人的傳承規劃
三星集團創辦人李秉共有8名子女,長子李孟熙曾任三星電子副會長,一度被認為是三星集團接班人。但李秉仍在世時,李孟熙在繼承權競爭中已經敗給了弟弟李健熙。李孟熙被“廢黜”后在
北京
“隱居”,李健熙成為集團主要繼承人,得到了三星集團旗艦—三星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