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子做出了大市場"。2011年洽洽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洽洽已成為中國堅果炒貨業第一品牌,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傳統的,更是創新的,在毫厘之間,釋放科技魅力和創新能量。
"我有一個夢想,要將中國的美食推向世界,創建世界一流品牌。"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先保,畢業于中國食品界知名學府江南大學。在他看來,中國有這么多傳統美食卻沒有太多世界品牌,主要原因是未能實現規模化生產,缺乏有責任感的企業去研發和推廣。
而這個夢想在洽洽身上得以成真。
技術創新成就洽洽
洽洽瓜子生產規模化、形成產業化,因"變炒為煮"這一技術變革而成為現實。"變炒為煮"后衍生的"神奇配方",更將洽洽推至新高度。融合多種中草藥成分的"神奇配方",不僅讓瓜子更加入味,還擯棄了因"炒"帶來的上火弊端。"煮"出來的瓜子開辟了舌尖上的新境界。
然而所有的創新者都避免不了探路所必經的艱辛曲折。"沒有生產線和工具,要自己邊研發邊生產,"洽洽生產總監童華清感慨說,"一路上我們就是這樣摸索過來的,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生產設備,就把它畫在紙上拿去訂做。路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創新是做別人沒有的,而大家都有的,洽洽則精益求精。單看洽洽對瓜子原料的選擇就能看出一二:每顆瓜子從蒂落到舌尖,都要經過六道工序,去雜物、去短小、分寬窄籽、分比重、去重雜、紅外去壞粒六道機器篩選后,再經歷一道嚴格的檢驗程序,如果抽檢不合格,這一批次的瓜子全部會進入人工手選,確保每一粒瓜子都合格、飽滿。
帶著民族風走向世界
洽洽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一個大的夢想--要帶著民族風走向世界。當陳先保聽到廣場上傳來的恰恰舞曲,靈感迸發,脫口而出"洽洽"時,它就準備好了從傳統的農家作坊走向世界舞臺。2011年,"為了讓人們尤其是外國消費者更容易記住它,洽洽啟用新的圖像標識,變漢字為英文的C,chacha。從外觀上看,洽洽的新標識C又像是手指圖形OK。"洽洽品牌總監李會芬介紹道。
有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洽洽走向世界的時候,將民族特色運用的爐火純青:中草藥的"神奇配方",紅色牛皮紙包裝的"中國信箋",還有每包洽洽里的"金陵十二釵"、唐詩宋詞等,洽洽帶給人美味的同時,更給人以文化的享受和生活的快樂。
據介紹,洽洽目前已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占據了核心市場。未來還將在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地市場做成主流品牌。"洽洽要走出去,力爭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洽洽。"洽洽品牌總監李會芬自豪地說。
做人像瓜子一樣實誠
"每個瓜子都代表著洽洽的形象,顆顆飽滿清脆,就像其背后團隊中的每位成員,"踏踏實實的作風、貫徹到位的氛圍。"洽洽副總裁李振武介紹說,洽洽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卓越的管理和一流的團隊:立足于誠信,始終以客戶為導向,以消費者的滿意度為永恒追求;用人唯賢,給他們沒有"天花板"的發展空間;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源動力,打造學習型企業,邀請國外專家來講課,把有潛質的人才送到清華 北大 去進修,開創"40+2"模式,每周拿出2小時來學習。
"讓洽洽走出國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隨時能買到;讓洽洽帶給人們最頂尖的美味享受和快樂的味道。"陳先保的夢想已初步實現,而未來的洽洽將如何走?據介紹,洽洽的戰略藍圖已鋪開,即立足于堅果炒貨做大做強,繼而向休閑食品進軍,營造大食品概念,繼續加大研發上的投入,同時承擔更多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