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一:大者恒大,強者恒強,弱小出局
隨著 家電 下鄉和節能補貼結束,許多家電企業失去了市場“強心針”。但排除了政策扶植的干擾,企業市場成績將直接反映其品牌實力。
數字華夏認為,對于家電扶持政策,我們需要注重政策的針對性,這極其重要,因為一旦錯過時機,再好的政策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另外,在政策的制定上,不要追求政策的普適性,因為中國家電行業已經到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時代,不適應市場環境的企業就該由市場來決定其命運,這意味著家電企業由市場決定命運的時刻已經來臨。
風向二:五大家電品牌十年內或將躋身世界前三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家電生產總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中國家電品牌中的佼佼者也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海爾、海信、格力、美的、TCL五大中國家電品牌更有望在五年內徹底打開全球市場,并在十年內改寫全球家電行業格局,躋身世界前三。
風向三: 蘋果 沒落,三星崛起
統計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超過1億,占全國手機用戶總數10%以上。分析師指出:如今蘋果在智能手機上的最大對手——三星已經通過低成本、高性價比一步步鞏固了自己在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上的優勢,將蘋果挑落神壇。但如今的消費電子核心技術變革十分迅速,三年之內,或將出現新品牌新技術挑戰三星地位。
在中國和世界手機市場,機會主義盛行,二十年前是摩托羅拉的天下,十年前是諾基亞的天下,五年前變成蘋果的天下,兩年前開始成為三星的天下,中國的國產手機也在這潮漲潮落中經歷了過山車一樣的市場份額的起起伏伏。
風向四:高端、高效向品質、品味轉型成為必然
中國消費電子的另一個顯著變化體現在品牌間從單純的技術對戰,逐漸轉化為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先決條件的“體驗戰”,品質、品味的高要求成為市場必然,也成為企業爭取市場份額的重要影響因素。
風向五:中韓對決成市場終極格局
美歐日韓中消費電子的群雄爭霸已然落幕,中日韓三國殺的市場之戰也隨著昔日消費電子領域霸主——日本企業的沒落而趨近終結,未來市場格局或將成為中韓的正面交鋒,同時中韓兩國也將成為世界領域內家電并購行為的主力軍。
風向六:不是蘋果派,就是海爾、三星派
蘋果是消費電子行業的創造需求的企業的典型代表,其名言為,在產品正式推出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因此蘋果從不做市場調研,這是一種霸氣的天才代表,類似航天飛機原子彈等的從無到有的發明。但更多的品牌如海爾、三星等企業以調查研究并滿足用戶需求為研發導向,這兩類企業的表現是將成為市場長期發展的主流。
風向七:傳統賣場去門店化,線上電商回歸傳統
隨著雙十一、雙十二電商的空前火爆及線上商城的可觀利潤,蘇寧、國美等“實體店派”呈現出明顯的“去門店化”趨勢;而與之相對是,京東、天貓等線上商城則開始試水門店,回歸傳統。這標志著,傳統賣場和電商之間的界限進一步弱化。
風向八:新顯示手段2015迎來井噴
OLED、3D等新顯示手段份額上升明顯,在今年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三星的可折疊 液晶電視 給了大家“恐怖”的效果展現。到2015年,新型展示手段迎來市場井噴,打開電腦看電視開始盛行,同時打開電視看電腦的政策堅冰或將打破。
北京數字華夏研究認為,每次重大的技術革命都將帶來行業的洗牌,因此在新顯示手段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未來市場對國內電視品牌的考驗將進一步嚴酷。什么樣的技術產品更能夠適應市場,誰將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都值得期待。
數字華夏資深品牌分析師姜培峰指出,在當前市場,消費電子品牌要塑造自身核心 競爭 力,動態調整十分重要。從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如今行業領航品牌和核心技術相較以往革新頻繁,這既意味著業內競爭更加激烈,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2013將是消費電子行業升級轉折年。
據了解,多年來,數字華夏多年都針對家電等行業的未來市場走勢發出自己的聲音,并為許多企業提供咨詢顧問意見,其中許多結論在市場發展中得到了印證,也對眾多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