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就塑化劑相關問題召開媒體見面會,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均就公眾所關心的問題與貴州茅臺高管及國內相關專家進行交流。
此前,相關部門對茅臺酒抽檢結果表明,貴州茅臺酒沒有塑化劑含量超標現象。貴州省質監部門抽取12批次茅臺酒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茅臺酒塑化劑未超臨時限量值。貴州質監部門對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專項檢查,未發現人為非法添加行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已對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排查,進一步改進了工藝和裝備質量,完善企業質量管理內控體系,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納入了產品出廠檢驗項目。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馬勇、全國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熊正河、 北京 大學教授李可基等相關領域專家以及貴州茅臺部分高管出席見面會。
貴州茅臺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十年來,茅臺構建并完善了以預警平臺、研發平臺和監控平臺相互聯動的食品安全預警、監控系統。收集、整理、解讀國際國內有關食品安全信息及相關法律法規,與權威機構共同建立酒類食品安全信息分析合作機制,從原料到產品生產及 銷售 進行監控及識別,建立先進食品安全預警平臺。茅臺擁有國際先進檢測設備以及實力強大的技術團隊,有能力保證茅臺酒品質與食品安全。
在日前發布的公告中,貴州茅臺表示,公司長期以來堅持以質求存,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外加物質。公司對原輔料、與酒接觸器具、在制品和產品實行全過程監控,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預警、研發和監控體系,公司所有原輔材料、與酒接觸器具和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
據介紹,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發生后,貴州茅臺高度重視,對公司生產過程進行了全面篩查和風險評估,針對篩查和評估結果科學有序地推進改進,進一步提升了生產過程工藝水平和裝備質量,將塑化劑指標納入了質量監控體系并嚴格監控。根據公司自查及與權威檢測機構比對結果,公司出廠產品塑化劑指標均符合國家相關監管部門限量要求。茅臺還將在現有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增強對外合作、推進技術創新,更加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監控能力和水平。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強調,六十多年來,茅臺人歷盡艱辛,勵精圖治,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未失去過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國酒事業,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按既定戰略,把茅臺這一民族精品不斷做大、做強、做久、做優、做美,努力提升國酒茅臺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的地位,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馬勇說,此次針對白酒行業的“塑化劑風波”本不是一個問題,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問題,部分白酒中檢測出微量的塑化劑成分,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但是這不能證明白酒企業生產了不安全的食品。這是兩個概念。目前針對白酒塑化劑,所有報告出來的檢測、檢出值,現在無法判定它是否超標,因為現在世界各國沒有關于這方面的標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這說明塑化劑的危害性并不是確定性的,否則世界各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會高度重視,給出更嚴苛的標準。即便如此,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廣大白酒企業進行了深入排查,進行了幾百、上千組數據的檢測,為了降低它可能存在的風險,花費巨資把所有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材料,導致遷移的材料全部做了更換。
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在回答記者塑化劑是否可增加白酒老味、產生掛杯效果時說,目前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表明在白酒添加塑化劑能增加白酒老味、掛杯效果,白酒掛杯是由白酒中水、酒精、風味物質達到一定密度后形成的自然現象,而白酒老味是儲存到一定年限后自然形成。塑化劑有塑料味道,不可能改進酒的口感。
全國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熊正河、 北京大學 教授李可基等專家,從不同角度澄清了此次白酒行業塑化劑風波中的種種誤解,希望公眾、媒體能全面、準確地理解相關事實。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表示,感謝有關網友對塑化劑的關心,白酒行業也因此對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和關注。他說,中國歷史悠久的白酒工業,不會因為這一次風波而終止發展和成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