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今世界500強企業,大多數都來自西方尤其是歐美,直到二十世紀下半葉東方企業才漸漸嶄露頭角,而真正能夠與西方大企業集團相媲美的則屈指可數。企業得勝勝于戰略,那么東方戰略為何一直打不贏西方戰略呢?
東方企業的“打群架”戰略
東方 企業戰略 的核心特質是利潤來源的多層次拼組,以及資本橫向組合,尤其是央企、綜合性商社和財團。在外部,企業圍繞的是政策、要素、機遇、產業和經濟結構缺陷以及地區發展差距進行運作;在內部,圍繞集團的產業、產品與服務來進行資本放大和資源獲取,打造協同效應。
東方企業的利潤來源是打群架,包括日韓的綜合商社和東南亞地區的多元化。這些亞洲教父們的經營,外國人總結不出來,只能叫卡特爾式經營。
東方企業“打群架”的本質是這樣的:
1.通過抓住偶然機會發家;
2.發家之后構建政商關系,并進入多個產業;
3.基于政商關系構筑社會網絡;
4.通過社會網絡將各個產業非關聯特質進行關聯,乃至超關聯;
5.最終打通產業經營壁壘,形成打群架運作。
東方企業“打群架”就是對這些已存在社會資源關聯性的一個再加工和再網絡化,資本會把這些已經存在的網絡進一步密化、實化、優化。對于社會上已經存在盤根錯節的資源和關系網絡,東方企業家只是按照他自身的商業需求裁剪、加工、再利用,最終形成拼組式利潤——正常賺一塊、劍走偏鋒賺一塊、關系掙一塊、高風險掙一塊、發展賺一塊、投機賺一塊等。多塊利潤加起來堆出一個龐大的集團,既不是靠經營能力,也不是靠戰略,而是一種對于當地政商關系、資源、政策的關系化重組。
比如說日本綜合性商社,它采用的手法是“艾滋病模式”。日本的綜合性商社,一般整個集團由五到六個核心公司交叉持股而構成,任何一個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也不過就12%,而余下的88%由其他公司持有。這種經濟結構是最穩定的,
比如任何一個公司要吃三菱重工,是吃不下去的,因為三菱重工只持有自己10%到20%的股份,其他的80%都在別人手里。如果誰要吃掉它50%的股份,所付出的代價是不可想象的。
日本綜合性商社的利潤來源一般由三塊構成。
第一塊就是實業,比如三菱汽車、三菱重工、三菱化工,和全世界所有公司毫無二致。
第二塊是金融,一般做保險、證券、銀行、期貨、信托,金融板塊和實業板塊放在一起,會給實業板塊提供很多支持,小到貸款,大到質押抵押、發債,商業銀行的功能,甚至并購,同時金融產品的發放和研發及為實體和金融提供現金流。
第三塊是商社或貿易公司,日本的貿易公司,一般做三種貿易,出口、進口、轉口。新型日本的綜合性商社,還產生了第四塊,就是投資功能,股權投資、 私募 投資。
日本產融貿三者結合后,便產生巨大的力量,因為日本的貿易是整個綜合性商社里面的核心,貿易除了出口、轉口、進口以外,同時他們還做投行業務,如果發現某一個公司非常好,就會投資;或買斷產品、獨家代理;或炒作一種產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開發以后,委托去加工。
日本的綜合性商社的貿易功能非常強大,可以描述為:根據情報作戰,繁衍功能發現者。
日本商社可以同時參與高檔軍火產品的開發、生活產品開發(比如方便面)、做旅游產業等,也可以去囤積某國的原材料、礦產來高額獲利。
整個日本的鐵礦石,就是由三井和伊藤兩家企業全部壟斷,日本的鐵礦石沒有第三家可以進口,這兩家企業同時在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哈薩克斯坦等擁有富鐵礦的國家的礦山公司里投資。
我們常常把這種掙拼組式利潤企業的產業歸結為六個板塊——核心產業板塊、高風險板塊、現金流板塊、人脈板塊、美譽度板塊、資質與牌照板塊。這六個板塊基本上是東方打群架的元素,就是靠這六個板塊組合來打群架,六個板塊的組合方式就是打群架的方式。
所以從兩方面來看,一種觀念認為日本是全世界最封閉的產業架構,產權結構因為過于復雜,任何外國人都搞不清楚,所以,日本到現在,一直一蹶不振;另外一種觀點是,日本這種產業狀況非常健康,所以他哪怕走到后面,日本經濟衰退了,但是日本利用巨大的資本,在全世界進行橫向并購,在若干企業里面,以隱性主權基金的方式存在,總是依靠日本政府來委托,比如說日立和GE在核電廠上的合作,委托的是三菱重工和阿法海。
由此可見,東方層床疊架的多寶塔結構使各種資源可以被運作,可以被政治調度,通過社會網絡,所有資源可以被集中,指向更大的官,指向更多的錢。從而呈現所謂的馬太效應,最終,社會資源在牛人之間相互流動,企業的取向也是單一的,無限接近資源的核心配置者——政府,無限接近利潤來源——政策,無限滲透多個產業部門——對沖或一魚多吃的。而西方企業戰略和西方社會結構系是一樣的,是多取向、多元的,多方向成長,沒有中心矢量和,因此西方企業集團的利潤來源不是靠拼組,而是通過專業化來實現。
西方企業的“專業化”利潤
西方企業利潤來源事實上是專業化利潤,如微軟、宜家、迪斯尼等:
圍繞強勢產品的原產地印象、文化優勢、品牌、 營銷 、 人力資源 、激勵、法務、知識專利、裝備、聯盟、管理和運行等來進行一體化配置。
圍繞衍生鏈條的品牌、營銷體系、聯盟、并購,運營和產業來組合。
圍繞產業、市場、客戶培育強大的能力和機制支撐,無限最深經營壁壘和能力壁壘,獲取實施壟斷利潤和客戶終生利潤。
持續維系自身優勢定位,適時驅動市場變革,并控制產業鏈的構建和自身霸權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