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如何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
加入“WTO”以后,我國企業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更加頻繁。現階段,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必須抓緊時機,提升企業競爭力,及時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洋為中用;與此同時,也應當密切注視國際競爭理論的發展情況,創造出我們自己新的競爭理論,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適應超強競爭時代的到來。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經濟學家鄔鳳祥教授,鄔教授提出企業應當打造超前競爭力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超前競爭力的研究,將會引起企業管理學者和企業經營者的高度重視。
企業超前競爭力就是在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優勢競爭力基礎上要具有超前意識和超前的行為。
《快訊》: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先是有“狼來了”的恐慌,后來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與狼共舞”。鄔教授,就企業競爭力而言,是不是我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理論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作后盾呢?
鄔鳳祥:環境在不斷變化著,就像由“狼來了”到“與狼共舞”,這都是中國企業在變化的環境中前進的結果。現在,不能說中國企業能夠“與狼共舞”就停滯不前了,可以再提出“將狼吃掉”嘛,企業超前競爭力這一理論正是基于這個原則提出的。提出這一理論主要是為了“入世”后中國企業能更好地發展,適應全球化這一超大的市場環境,使企業在競爭中爭取主動,立于不敗之地。“入世”后,我們要利用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轉變觀念,調整思路,重新定位,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特別要加快建立企業的超前競爭力,促進企業競爭力的升級,以利于我國企業的發展。
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要求企業以及企業的管理者不只關注眼前的競爭,同時更要注重長遠競爭,并且能夠正確預見外部環境的未來變化。這樣,企業就可以爭得時間,提前備戰,以進行適時的戰略轉移,市場與組織的調整,從而使企業始終領先,牢牢把握住競爭的主動權。
《快訊》:現在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優勢競爭力的學者比較多。鄔教授,請您介紹一下企業超前競爭力與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鄔鳳祥:企業超前競爭力就是在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優勢競爭力基礎上要具有超前的意識和超前的行為。
現在,人們所說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優勢競爭力,具體地說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以核心技術為主(比如獨特的工藝、技術、專利發明,密方等)的有形競爭能力。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核心管理+獨特企業文化,其特點是“我有的你沒有”,也就是說這是本企業獨有的,其他企業不具備的核心能力。企業優勢競爭力是同類企業共同具備的能力,但是比較而言,有些企業具有優勢競爭能力,即“我有你也有,但是我比你優”。舉例來說,同樣是礦山行業,這里的礦藏比那里豐富,這里的礦山企業就具有比較優勢;另外,比如說酒行業,因為歷史悠久,茅臺、古井、五糧液甚至二鍋頭都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這些都是企業的優勢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與優勢競爭力就好比是企業強健的身體,但是身體再強健也會有生病的時候,如何預防呢?這就要求要有預防的意識和行為。要使企業具有更強的超前競爭能力,就是要在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優勢競爭力基礎上具有超前的意識和行為。
《快訊》:請您介紹一下企業如何做到意識和行為的超前呢?鄔鳳祥:要做到意識和行為的超前,首先既要多總結國內外企業失敗的經驗,也要參照學習國內外企業成功的經驗。太陽神、燕舞、孔府家酒、秦池、愛多不都失敗了嗎?對于別人的失敗要加以總結,引以為鑒。克萊斯勒、索尼、西爾斯、惠爾浦、施樂、家樂福,他們不是很成功嗎?成功的方面更應該總結積累,知去者不可追,知來者之可鑒!經驗的累積,能夠迸射出超前的思維;其次,在實踐鍛煉中提高自己的超前意識行為。最具典型的例子可以舉楊晨,楊晨在國安隊時根本打不上主力,現在卻是國家隊的絕對主力,其中的原因還不是在德國鍛煉的結果嗎?中國的家電產業是國內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如果沒有超前的意識和行為,恐怕在國內競爭中早已全軍覆沒了,由于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鍛煉成長,這樣就具有了超前的競爭力,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是這種狀況。所以說,即使“狼群來了”,它們照樣能“與狼共舞”,甚至于“吃掉狼群”!
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的前提是創新;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的途徑是信息化、技術選擇和人才培養。
《快訊》:制約企業發展,特別是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這肯定不利于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鄔教授,您認為什么樣的環境才有利于打造企業的超前競爭力?換句話說,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的前提是什么?
鄔鳳祥:以前制約中國企業發展,致使國內企業缺乏競爭的是產權不清晰、出資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組織管理不對稱等,因此,企業不管是增強競爭力,還是打造超前競爭力,都要求改造和變革
現有的企業環境,使之更科學、更合理、更規范、更現代化,可以說,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的前提是創新,要具有創新的機制、創新的管理、創新的技術環境。
TCL把不斷提高產品研發水平、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點,形成了TCL的超前競爭力。2000年5月,TCL在印度設立加工企業,僅一年時間,TCL在印度取得產銷40萬臺彩電、VCD和CD的良好業績,市場占有率達到8%。在海爾的產品中,直接源于顧客信息反饋、滿足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比如流行的“地瓜”洗衣機和小小神童洗衣機,僅小小神童洗衣機就已改進了6代,在春節剛剛流行“唐裝”時,海爾便馬上推出了專洗唐裝的洗衣機,結果銷售很好。
《快訊》:能不能將創新的機制、創新的管理、創新的技術環境說具體一點呢?
鄔鳳祥:創新是不斷完善、與時俱進、競爭未來的,創新是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的前提。創新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
制度創新主要是指國有企業改變原來舊的傳統機制,打破不適于企業發展的條條框框,落實企業法人財產權,建立出資人制度管理等現代化的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
管理落后仍然是中國企業的薄弱環節。管理創新就是改變過去那種觀念陳舊、紀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狀況,實行高效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拿海爾來說,1994年以前的管理模式是OEC管理法,1994年在此基礎上將其定位為“日清日高”管理法,現在海爾用的是“市場鏈”的管理模式——企業、供應商和客戶靠市場鏈來供應管理。這種模式在歐洲才剛剛起步,海爾的管理模式走在了前列。
現代企業制度體現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高效性,而這種高效率能否充分發揮,主要依靠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要結合企業的變革
,在企業中加快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組織重點產品的研制開發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結合,培育和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產品。
《快訊》:鄔教授,請您談談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的途徑有哪些呢?
鄔鳳祥:在現代化程度高速發展的今天,光有創新的意識、超前的頭腦顯然還不夠,打造企業的超前競爭力要借助現代的信息化的資源、技術選擇和人才培養等外力來實現。
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可從增強信息化來實現。增強信息化是使信息共享、相互利益認同,控制、執行資源貢獻和利益實現。信息化能夠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取一定的優勢,企業通過信息化(包括電子商務)可以提高效率,緩解壓力,為打造超前競爭力創造有利的條件。
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可從加強企業技術選擇方面來實現。企業要圍繞一定目標制定出振興企業的專項計劃,通過研究目前技術方面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選擇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技術軌跡,確定出企業競爭力超前所在,使技術沿著企業超前競爭力軌跡發展,從而把握未來的企業的發展方向,打造出企業超前競爭力。
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可從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向來實現。要研究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和重點,為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
總之,打造企業超前競爭力,就是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未來的競爭中作好超前準備,立足國際競爭,不斷進行競爭戰略分析,明確自己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提高企業的協調力和資源整合力,建立企業超前競爭力的開發和運用,制定出在競爭中的戰略和手段,在此基礎上還要具有信息化資源、技術選擇以及完備的人才培養機制,然后用超前的意識和創新的行為打造企業的超前競爭力。
所以說,有了超前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可以順利地投身到激烈無比的國際競爭中去,有了超前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可以不懼怕與任何“國際列強”抗衡,有了超前的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可以提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