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宏觀經濟學
我最喜歡達爾文的一句話:人不能改變環境,只能適應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同樣要先了解自身運行的環境——宏觀經濟背景。
在美國,許多美聯儲的退休專家會被投資公司高薪請去當顧問。市場經濟中,當然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專家能被高價聘用就是因為他們“有用”。
我們知道,美聯儲是美國貨幣政策的決策機構,其決策依靠的是許多專家對宏觀經濟的研究與分析。宏觀經濟走向與政策對投資公司的決策至關重要,而這些專家都是研究宏觀經濟及政策的高手,這正是他們的價值所在。
宏觀經濟狀況和政策對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有深刻的影響。因此,對企業家和投資者而言,只有了解宏觀經濟的現狀與未來,了解政策的影響與趨勢,才能作出正確的經營與投資決策。多學點宏觀經濟學,這就是美聯儲“高價老頭”給我們的啟示。
主動適應環境
許多學者都在呼吁,要盡快改善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政府也正為此不懈努力。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完善市場經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同樣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
變革 開放20多年來,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還應該承認,我們的民企生存環境還不盡如人意。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保護私人合法財產的問題,這是民企發展的產權保護的基礎性問題,但在現實中由于缺乏配套法規以及其他原因,私人產權受侵犯之事時有發生。第二,在法律地位上,民企與其他企業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在進入行業與融資等方面,民營企業仍難免受到區別對待。第三,各地民企生存環境差別甚大,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民企生存環境仍較為惡劣。
對民企來說,不應該等環境好了再去發展,或者把自己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問題歸咎于環境,而是要在現有的、并不完善的環境中找出最優的生存與發展之路。民企本來就是在夾縫中成長壯大的,今天民企仍要學會在現有的環境之中發展與壯大自己,這才是適應環境的本意。
牢記德隆教訓,多元化宜謹慎
產業、金融結合是國外一些特大型企業的經營模式,也是企業迅速壯大的路徑之一。但目前,我國并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金融市場,這種現實之下,上述路徑很難走得通。
如果硬要走這條路,就可能會像德隆那樣迅速擴張,又迅速土崩瓦解。有些民營企業通過一些非法的手段進行融資,也曾取得一時效果,但終究難以持續。
許多民營企業為了追求做大而實行多元化經營,但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限制條件就是融資能力,在民企向銀行貸款困難、進入資本市場又不易的情況下,許多前景良好的擴張或多元化計劃往往敗于資金短缺、資金鏈斷裂。
其實,在融資困難的前提下,民企仍然有許多事情可做,即使只做一個小企業,也可以靠產品創新而不是數量擴張取勝。總之,多元化舉措要謹慎。
找到與公共利益的契合點
《水滸傳》里有三個“企業家”值得我們關注。一個是外號“鎮關西”的屠夫鄭屠,他是搞食品行業的,仗著賣肉賺了點錢,就開始巧取豪奪,欺壓百姓。結果惹火了提轄魯達,盡管賠盡不是,還是被魯達打了個肝腦涂地。
另一個是西門慶,是從事藥業連鎖的,生意做得相當不錯,卻勾結官府,倚仗權勢為非作歹,結果也沒落得好下場。
還有一個企業家是盧俊義,盡管生意做得很成功,卻棱角太多,最后被逼得家破人亡,只好落草梁山。
市場經濟下,企業與政府的關系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許多企業家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這本來沒有錯,但要想通過金錢、美女把一些品質不好的官員“擺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企業要獲得政府支持,首先自己要守法,守法的企業才會基業長青,違法也許會一時得逞,挖到“第一桶金”,但絕不可能長期成功。同樣,靠行賄能獲得某些官員的特殊優惠,但這不等于得到政府的支持。遵守法律規定、照章納稅,是公民和企業的義務,不盡義務,就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對民營企業來說,要獲得政府支持,關鍵在于找到與公共利益的契合點。許多人都知道,胡雪巖是靠左宗棠的支持成為“紅頂商人”的;但我們更應該知道,胡雪巖做到這一點,靠的不是行賄左宗棠,而是靠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愛國行為贏得了認可。
在收復新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這一點上,左宗棠和胡雪巖是一致的。胡雪巖研制出諸葛行軍散,送給左宗棠的部隊,保證了士兵的身體健康,為戰爭勝利立了功,這才感動了左宗棠。如果當年胡雪巖給左宗棠送去金錢、美女,會有這種效果嗎?肯定不會。
對于政府官員來說,當然最希望的是看到本地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如果企業家也把這一點作為自己的利益所在,并從本地經濟的角度來規劃自己企業的發展,還怕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嗎?
因此,企業在實現自己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還可以做出更多有利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的事,這樣,企業與政府的合作才是雙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