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壓力來自于持續下滑的利潤率。截至2008年,僅僅十年時間,維維股份的利潤率從11.94%一直下滑到0.66%。
2008年是轉折年。維維股份的主業發生變化,從豆奶粉轉變到了乳品系列飲料及豆奶。此前,豆奶粉一直是維維股份的最大產品線,最高時占營收比例曾高達90%以上。2008年后,豆奶粉不再是維維豆奶最大的營收產品線,就在這一年,維維股份決定“做大做強維維酒業”。
事實上,2008年維維股份在只有子公司維維瀘州豆奶粉廠生產豆奶粉的情況下,其在國內同行市場中仍是老大。豆奶行業另一家上市公司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黑牛食品)招股說明書也顯示,維維豆奶粉在2008年的豆奶粉市場占有率居首位,達39.31%。
2009年的情況變得更加復雜。維維股份的利潤率從2008年的0.66%一下上漲到7.75%。但從當年利潤貢獻來看,雖然其銷售物流貿易業進賬14.34億元,占維維股份總收入的50.49%,利潤率僅占2.02%。而維維股份下屬兩家生產豆奶粉的公司卻以29.08%、15.65%的高利潤率排第一、第二位。
2010年,維維股份白酒業躋身第一大主業,占總營收的37.31%,但公司利潤率卻是比上一年下降了4.59個百分點,只有3.16%。2011年利潤率再次下降到2.86%。而維維股份下屬兩家生產豆奶粉的公司的利潤率卻是遠高于白酒業。當年,競爭對手黑牛食品利潤率也高達11.85%。
失落
維維股份的頹勢不僅體現在同行主業競爭中,而在其所在地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的經濟地位中也有體現。2011年,維維股份銷售收入53.69億元,這相當于銅山區當年生產總值570.57億元的9.41%,在銅山區的食品產業產值中占比也下滑很大。
維維股份曾被銅山人津津樂道。銅山區發展變革 與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彭現元對記者說:“2000年前后,維維股份每年上交的稅收占到銅山稅收總額的一半,如果他們不交稅,我們政府工作人員就別想發工資了。”
維維股份曾經輝煌至極。1997年,銅山的生產總值為54.46億元,但當時的維維股份銷售收入就有13.05億元,占比達23.96%。雖然亞洲金融危機波及了維維股份的業績,使其銷售收入下降至1999年的約9.18億元。但是這并沒有給維維股份帶來太大影響。2000年的主營收入相比1999年還是略有增長,達9.28億元。這一年的6月7日,維維股份上市,成為銅山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維維股份不僅要面對國內企業的競爭,還要面對國外同行的競爭。
此后數年,維維股份的銷售收入一直保持增長。2000年至2005年間銅山的生產總值高速增長,2005年銅山生產總值達138.27億元。
而當年維維股份的營收為29.16億元,占銅山生產總值的21.09%。這期間,維維豆奶的品牌也如日中天。維維股份的央視廣告“維維豆奶、歡樂開懷”傳遍千家萬戶。椐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監測結果顯示:“維維”牌豆奶粉名列固體飲料(豆奶)類商品2002年中國市場銷售第一名。
隨后,在“2004中國100個最具價值消費品牌”中,“維維”品牌在全部行業中位居第四十位,品牌價值評估值高達40.86億元。
然而,上市之日,也是利潤下滑之時。從2002年至2008年,除了2003年凈利潤過億,其余年份都未過億元。其利潤率也在下滑。從1999年至2008年,其利潤率從11.94%一直滑落至歷史最低點的0.66%。同時,維維股份占銅山生產總值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21.09%降到了11.31%。
維維股份副總經理張秀詩對本刊記者表示,這都是因為食品加工業利潤率低的結果。
頹勢難挽
據北京理德斯普企業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中國豆奶(豆奶粉及液態豆奶)市場行業環境與競爭態勢調查研究報告》顯示,黑牛食品2006年-2008年豆奶粉產品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25%、10.31%和10.72%,市場占有率排名均為第二位,繼續發展趨勢明顯。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跨行業多元化戰略絕對是維維股份的失誤。
維維股份2000年后開始了其所謂的多元化布局,白酒業數次成為其最為專注的目標。2006年11月14日,在江蘇省國資委、國有資產交易所和相關專家的監督和評審下,維維集團與雙溝酒業達成協議,接手后者出讓的38.27%股權。
2008年8月30日,維維股份決定“發揮維維品牌優勢,做大做強維維酒業”。2009年8月21日,維維股份將持有的雙溝酒業股權一次性轉讓給宿遷市國豐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維維股份第一次涉足白酒業也宣告受挫。
時隔不久,維維股份卻再次進軍白酒業。2009年10月16日,其以3.48億元收購了枝江酒業51%的股權。枝江酒業一度被維維股份認為是注入其自身的強勁活力,2009年,枝江酒業的利潤率一度達到10.32%,2010年,白酒業已然坐上維維股份營收的頭把交椅,進賬17.78億元,占維維股份總收入的37.31%,利潤率卻下降到5.77%,而其控股的兩家生產豆奶粉公司的利潤率卻分別高達16.99%和10.06%。
在此期間,一些新的豆奶品牌進入市場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業績。黑牛食品于2010年4月13日上市,成為豆奶品市場第二家上市企業。營收從2006年的1.43億元一直上揚到2011年的8.57億元,雖然營收沒有維維股份多,但利潤率卻遠高于維維股份,除2006年外,一直都保持在11%以上的水平。
維維股份一位負責人對本刊記者解釋,“我們搞一些礦、酒,掙的錢都貼補農業產業化。
”但黑牛食品的表現已經證明豆奶粉利潤率并不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農業大學專家表示,維維股份應該做全產業鏈,就是做永和豆漿做的事。另一位營銷專家認為,維維股份的豆奶實際上甚至創造成就了豆奶這個品類,維維股份應該保持品類領先者角色,應該帶領這個品類繼續擴大市場。
白酒營銷一旦成功,利潤率驚人。維維股份的白酒能否成功,從其在白酒業的表現來看,形勢并不令人樂觀。2011年,雖然枝江酒業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37.23%,但利潤率卻只有7.10%。對于收購貴州醇一事,前述人士也持悲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