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起源、機理與策略三個方面,論述了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即國外國內先進管理技術的轉移是起源,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是發展的內在機理,精確、規范、優化是有效應用的三層策略。如果企業要在市場化程度極高的環境中生存,根本地需要在產品與服務以及響應速度上取得競爭優勢。而企業管理信息化,它與當前的網絡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普遍應用相適應,可以有效地幫助解決速度與質量保證問題,而成為改變傳統市場競爭格局的導火索。
1. 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實踐,逐漸成為國外國內先進管理技術轉移的“平臺”。
A)市場中專業化的競爭加劇,促使多數企業更加專注于單項核心能力的提升。
B)借鑒和應用先進管理技術的需求增強。事業部式的組織結構被杜邦和通用電氣有效應用并得到傳播時,其它企業也受益匪淺,同樣泰勒的科學管理理想與方法,現在已經逐步普及。福特汽車的規模生產方式,今天也已經成為一般企業的常識。同樣,ERP、SCM、CRM等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同樣會被大多數企業應用。
C)先進管理技術的轉移需要可實踐的載體和平臺。企業管理信息化,可以比書面資料和學習 教育更快的速度傳播著先進的管理技術,成為管理技術轉移和普遍應用的主導載體。
2. 網絡技術所引致的現代管理發展,產生了企業在信息與資源協調能力上的基礎競爭差距。企業的信息協調能力,從MRP到MRPII,再到ERP,然后擴展到企業內外,產生了SCM和CRM。在信息的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形成了商業智能等高層的管理技術。可以預想,企業的信息協調的觸角還會延伸。
A)全面協調異地資源:企業對于其本身擁有的具有復雜地理屬性的差異化資源,產生了需要系統性協調規劃的激烈趨勢,以產生系統放大效應。
B)充分利用異己資源:企業對于合作伙伴的資源信息掌握成為其增強競爭能力的需要,異己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效果,決定了核心和準核心企業的競爭優勢。
C)信息能夠實現實時協同:信息技術提供了能夠滿足異地與異己資源利用的技術條件,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門檻降低了。通過技術的手段,解決了以前令人頭疼的管理問題,如全程跟蹤、及時維護、信息分析等。
3. 通過企業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得一些企業管理規則從無形化(文本式制度),到可視化(軟件實踐),然后沉淀成員工的潛意識。
A)先進企業的管理技術有環境依賴性,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環境中需要一個適應并調整的過程,因此無法實現及時可得,需要一個移植和改進的過程。
B)管理軟件的實踐,在于不斷總結、分析、比較、借鑒企業的有效實踐,并將之可視化,實現了先進管理技術的轉移和普及。
C)管理軟件的應用實踐,以及向先進企業的不斷學習與自我調整逐步成為企業中的文化與員工潛意識,可以穩固管理軟件的效果。
4. 立足于當前的通訊技術發展環境下,企業管理信息化成為管理科學化的最佳實踐和詮釋之一。
A)管理科學化其根本是制定定量化的規則,并對這些規則進行推理。管理藝術化,則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決策結果,管理的藝術化很大程度上需要以管理科學化為信息推理基礎。
B)企業管理軟件實踐著并推動管理科學化,遵循了基礎管理精確,業務過程規范、數據信息結果優化的路線。
C)立足于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互聯網)的管理革新,能夠實現管理的可精確、可規范、可優化、可實時的期望目標。
5. 企業管理信息化實踐的三步走策略。
A)制定管理科學化的定量規則。
B)建立實現管理科學化的業務規范。
C)標準(規范)的業務規則在管理軟件中的固化與持續改進。
6. 企業管理信息化,如同會計(制度)工具的普及應用一樣,成了企業壯大發展的必備競爭策略。 A)基本財務分析工具與方法是企業發展的必備工具,任何一個正常的企業都需要像收益分析這樣的基本財務工具(方法)的應用。
B)隨著企業的自我學習和不同市場(不同國度、地區、行業)間的持續交流,管理信息化日益普及,將成為非絕對核心企業進入市場的管理技術認證標準。
C)管理信息化的三步走推進策略,適應了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需求和不同業務特點的需求。企業管理信息化,適應了企業競爭升級的發展趨勢,借助了網絡技術普及應用的低成本特性,遵循了企業管理技術發展的基本規律,逐步成為企業的基本競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