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言必稱希臘”這一句套子,從言必說品牌,言必說企業文化,言必說執行力到說科學發展,整合資源再到接軌國際,世界視野什么的,一浪接著一浪,好像說賺錢就是土老冒了。
我接觸過不少商業學習 ,就是一個形象好,表達好的講師在講當今流行的管理詞匯。賺錢估計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詞,再講就落伍了。正因為這些世界的主流概念讓人眼花繚亂,叫人在緊跟時代步伐中忽略(絕對不是忘記)了中小企業的本質---盈利。
“天天說賺錢,說了十幾年,都說膩歪了。”有個女老板客戶發牢騷。正是她天天惦記著賺錢,成了當地最大的美容連鎖店老板。我們說到管理時候,拿包子打比方:包子餡永遠是 賺錢,包子皮是什么執行力、文化啊什么的。她說得對,這些樸素的東西往往是最核心的最要緊的東西。
有一個效益一般的中型企業,聘用了一個海歸當執行總裁(幸虧掛了執行二字),指望他幫著提升一下效益。他上任伊始,為了展現自己的職業素質,整出了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 ,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跟世界接軌”上,結果耽誤了賺錢,當然不否認這些世界管理精華的價值,可是當效益滑坡的時候,這些東東反而增加了成本,另外中小企業的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他們往往認同最簡單的規則——那里錢多往那里去打工,好不容易培養一批跟國際管理理念接軌的員工,結果嫌工資低,大多跳槽了。海歸管理者的結果不言自明了。
毛主席的軍事思想的精華就是打勝仗。中小企業的永恒主題是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