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來說,我們的發展戰略出現了問題。我們現在遇到一個最棘手的問題,中國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被套牢,什么時候能夠出來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情況?就是因為我們過去盲目鼓勵出口,盲目鼓勵引進外資。在這輪美國金融危機出現之后,對中國沖擊最大的是鋼鐵行業。鋼鐵行業在過去幾個月按年率下滑幅度有40%,這個幅度只有在大煉鋼鐵之后出現調整的時候才有過。為什么這次會下滑速度這么大?因為我們在前幾年擴張速度之快跟過去大煉鋼鐵時的速度有一拼。現在看那些出問題的產業都是在過去擴張速度最快的產業。這再次印證了惠普創始人的一句名言:企業都是撐死的,不是餓死的。擴張的速度越快,出的問題就越多,調整的越晚,現在要調整的時候必須要調整過頭。
第二,企業為什么出問題?其實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有很大的提高。中國企業在過去10年的技術水平、研發能力都提高很快。但是它們忘了做企業最基本的,像做企業那樣做品牌。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溫州民營中小企業是知道怎么做企業的,是要把產品生產出來,要把產品賣掉。背著產品在全國各地的柜臺賣,那時候一點一點地做。但是發現要做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銷售網絡太麻煩了。后來就開始按照訂單生產,不需要做品牌,也不需要做銷售網絡。正是由于過去選擇了賺容易的錢,現在真的金融危機出來的時候沒辦法了,外面的市場沒了,你知道產品很好,知道中國人有錢,知道中國人會買很多的東西,但是人家不知道你是誰,你也不知道你的消費者在哪里。
全球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過去的10年是不正常的,過去10年全球經濟增長都非常高,美國、中國、印度經濟增長很快,非洲現在過的日子都不錯,南美的日子都不錯,但那是不正常的。人人都很開心的時候就不正常了,人人都在狂歡警察就要來了,不能讓大家再狂歡了。現在全球經濟已經調整到了正常的時期,過去很多讓我們激動的,讓我們幻想的題目和故事都沒有了。
為什么我們講下一代的企業?原來講的故事是世界變平了。現在這個故事已經講完了,IT革命對于勞動力的提高大家都能看到了。但是它已經沒有辦法帶來突破性的創新,這個故事已經講完了。過去大家講“金磚四國”的故事,這個故事現在也講完了。俄羅斯的股票市場下跌的幅度已經超過了中國,印度現在也不行了,巴西也不行了,只有中國勉強還在努力保8%。這個故事也講完了。過去講石油的價格會不停地上漲,農產品的價格會不停地上漲,現在這個故事也講完了。
所有過去講的故事都沒有了。未來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我認為真正能夠讓美國經濟復蘇,一定要爆發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問題是不知道這個技術革命在什么地方。怎么能讓中國經濟起來?一定是要出現大的調整。企業怎么才能生存下來?過去熟悉的游戲規則馬上就要變化了。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是大家要思考的時候。
到底過去我所在的產業有沒有問題,我們的企業管理模式有沒有問題?過去我們對管理都不關心,現在只要有訂單,只要賺錢就行。但是現在你會發現,你沒別的事情可做了。真正能夠過冬的辦法,一個是要先找好自己貓冬的地方,之后要做管理,通過管理才能把自己過去很多不必要的成本降下來。找到地方過冬的企業,之后才有可能生存得很好。具體給大家支招的應該是管理學家,我只談一點哲學。我覺得現在從管理的角度來說不是一個奢談創新的時候,不是要急于冒進的時候。現在什么事情都要回歸,回歸常識。要盡可能地做減法,回到原來幾千年來一直相信的那些最簡單的真理。過去我們看金融危機就是由于創新的過度導致的。
從研究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現在的企業不僅要看自身的管理,而且還要看宏觀形勢。因為在未來的一到兩年,我覺得全球的經濟,包括中國的經濟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出現很多變數。對于美國經濟大家不妨估計得悲觀一點,尤其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把問題想得糟糕一點沒什么壞處。做準備的時候可以多預留一點。
美國經濟現在遇到的是房地產危機,房地產危機要調整的話,典型的沒有3—5年是過不去的。所以我們在考慮未來的時候至少要有3—5年的預期。中國經濟現在比較亂,很多政策也比較混亂,很難根據現在的政策對未來做判斷。未來的1—2年會有很多大的政策出現變化。尤其現在的經濟增長在下降,就業的壓力也非常大。受到沖擊最大的是出口行業和房地產業,今年農民工的就業會非常困難,大學生就業也非常困難。今年畢業生將有650萬,再加上之前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大概有1000萬大學生要找工作。過去大的政策變化都是在就業情況下出現的,比如當年知青回城的問題,就是一個強大的就業壓力,于是政府才允許大家做個體戶。如果我們能夠預測到這樣的變化,我們就能夠預測未來的技術革命是什么,未來的哪些行業能夠放松,哪些新的機會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