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內著名變革管理專家祝波善先生持續關注中國企業的變革發展,此文中,祝波善先生從“企業思維”變革對企業科學發展的作用角度提出了新觀點。文章指出,實現企業科學發展最重要的是更新和提升企業思維,不少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根本上是企業思維問題。企業思維只有與時俱進,與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契合,有效地支撐內外部資源最大化整合,真正促進內部各系統有效融合,才能支撐企業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其中,企業家思維提升是關鍵。
中國的企業發展態勢即將步入新紀元,新紀元的典型特征是能力導向,而非過去的機會導向。當外部環境更加紛繁多變,企業有效應對更加困難;內部的資源整合更加復雜,企業的有效運行難度大幅度提升;企業內部運作提升的焦點問題難以辯析,導致企業變革提升的難度大大提高,“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自身的能力打造、依靠自身發展能級的提升,“能力就是前途,素質就是命運”,這句話將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企業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企業處理各種關系的方式、方法。諸如處理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職工、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企業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企業發展的速度與效益、企業發展的自身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平衡等等,這些關系處理方式方法的背后是企業的群體思維模式,是企業領導人的企業發展哲學觀。具體而言,體現了企業領導人對待公司發展的態度、認知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些方面,概括起來,就是企業思維。
在很多時候,當企業發生問題的時候,企業領導人往往是從現象本身去看待問題,而沒有深入到企業思維的本質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現實的企業運作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企業在做“南轅北轍”的事情,例如,一些企業的人才流失嚴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內部的分配體系問題,也可能是內部的文化氛圍問題,也可能是管理團隊的管理方式問題,但企業不從導致留不住人才的核心問題出發去解決,往往會從企業對人的控制制度方面進行完善。也有一些企業在做“掩耳盜鈴”的事情,明明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已經非常有限,但依然在大談特談企業文化的作用,卻沒有實質性的措施。還有一些企業是“刻舟求劍”,外部環境變化,卻依然固守著原有的一套運作模式。更有一些企業是“葉公好龍”,口頭上從不拒絕變革,但當真需要變革的時候,往往又自覺不自覺打起“退堂鼓”。
這些現象反映的都是一種對待問題、對待環境、對待變化、對待變革的態度,本質上是一種企業的思維方式,體現為群體的心智模式。所謂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并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它是引導我們行為的心靈地圖。
可以說,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企業思維不同,導致企業發展的結果就會出現巨大差異。而企業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與企業思維的誤區有關。例如,一些企業的戰略計劃 始終飄移不定,這往往反映了企業在思考發展的時候,往往陷入了機會主義的漩渦;還有很多企業,制度很多,但執行卻不力,或難以執行,往往與企業制度的制定思想混亂有密切的關系;再如一些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時,確定的KPI指標非常繁多,有幾十個,甚至一百多個,這與對企業發展的重點認識不足有關,反映出來是典型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因此,告別低層次競爭的中國企業,尋求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走出企業思維誤區,不斷提升和升華企業思維。當然在企業群體思維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企業領導人的思維方式、思維質量,更進一步是企業領導人的企業發展哲學觀。對于企業家而言,其思維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模式。企業家必須不斷思考企業的價值、自身的價值,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并將這種思考不斷升華。只有如此,才能持續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促進企業發展能級的提升。例如,中國初期的很多民營企業家創辦企業的目的是個人致富,為此,個人不懈努力、忘我投入,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或者講取得了初步成功后,就要有更遠大的目標和新的企業價值觀來統領員工,企業也要向著承擔更多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過渡,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持續發展。如果依然以最初的個人致富思維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則企業的發展一定會遭遇瓶頸。
對于企業的全部人員來說,企業的群體思維,或者說是員工心智模式,對于企業的發展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從正面看,群體思維往往是企業保證穩定、降低管控成本的重要力量;反之,當群體思維與外部環境不相適應時,企業變革的最大難點則是這種群體思維。例如,一些國有企業改制之后,可能在產權結構、業務整合等方面做得都很不錯,但如果沒有員工心智模式的“與時俱進”,變革 的成效往往會大打折扣,甚至是“新瓶裝舊酒”。
科學發展觀對于整個社會很重要,對于企業而言,同樣重要,企業對于發展所秉持的態度,決定了方式、也決定了結果。對于企業,實現科學發展則應該著重考慮企業思維的更新和提升。
為了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在企業層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企業思維應該與時俱進,并與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契合;企業思維應該能夠有效地支撐內外部資源的最大化整合;企業思維應該融入企業的每個環節中,真正做到內部各系統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