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漢王科技發布2011年業績報:營業收入5.33億元,同比下跌56.90%;凈利潤-4.97億元,足足下跌665.06%;稀釋后的每股收益為-2.32元。再度將劉迎建、漢王電子書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2012年一季度,受主營產品電紙書產品銷售收入下滑,漢王科技總營收入再度減少35.79%。同時,1—6月份還將出現1200萬元—2400萬元的虧損額”。
曾經以“其他手寫產品、OCR(光學字符識別)產品、人像識別”為主營業務的漢王科技,在2009年無意中踏上全球電子書井噴主通道后,迅速轉變業務重點并以電子書業務在登陸資本市場后創造高達175元高價股神話,如今在“電子書”曇花一現式發展后迅速被打回原形,令人大跌眼鏡。
在深交所、上交所先后發布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稿、意在扭轉上市公司眾多垃圾股“腐而不死”的背景下,主營業務持續下滑、其它業務增長乏力、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漢王科技是否會成為“第一退市潛力股”?
投機主義
現在看來,漢王科技在電子書這一產品,存在著較大的“投機主義”,依靠電子書項目在資本市場贏得的短期輝煌,同樣也因此身陷當前的巨虧泥潭,成為漢王科技發展中的“雙刃劍”。
早在2008年,漢王科技首次申請IPO時,其主營業務中并沒有電子書這一產品。2008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緊急對IPO叫停。直到2010年3月漢王科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電子書迅速成為推動企業IPO的拳頭產品,不僅帶來更高的盈利預期,還全面推高企業的股價。
2009年電子書在歐美市場上市后被迅速引爆,隨后漢王科技則以電子書代言人的身份開啟中國電子書市場。好景不長,隨著蘋果iPad平板電腦的上市,電子書的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迅速被平板電腦所擠壓。
2011年5月,漢王科技對部分面向個人消費的電紙書產品的銷售價格進行調整,調整幅度為在當時市場價格基礎上下調15%—40%,調價涉及的產品型號占當時電紙書全系列型號的38%,其銷售收入占2010年電紙書產品總銷售收入的42%。
曾被漢王科技視為挑戰蘋果的拳頭產品的電子書,在2011年毛利率大降52.82%、營收大降74.97%。曾被漢王科技寄予厚望的平板電腦,2011年毛利率為-52.81%,營收大降82.18%。企業的綜合毛利率由2009年的51.12%、2010年的40.05%,迅速跌至2011年的18.09%。
“降價拋售”并未能挽救漢王的電子書,反而拖累企業在手寫識別、OCR、筆跡輸入、人臉識別等市場和產品上的投入和拓展。
《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截至2011年度,除電子書業務營收突破億元外,其它產品的銷售收入均未能達到億元。更為諷刺的是,相對于蘋果的平板電腦在全球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漢王平板電腦卻以大幅虧損在銷售,“賣一臺虧一臺”業務已經讓漢王科技難以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繼續投入。同樣,最新推出被寄予厚望的漢王彩色電子書C18,也因與平板電腦過度相似、功能過度單一、價格過高等弊端,上市以來并未“一炮打響”。
軟硬之辯
隨著電子書業務2011年銷售收入占比從2010年的75.22%下降至44.93%,被打回原點的漢王科技,開始重新強調在手寫識別技術市場、OCR技術市場、筆跡輸入技術市場、人臉識別技術市場等的投入與發展。
在2011年報中,漢王科技強調,“公司專注于以模式識別為核心的智能交互領域,從事本領域相關的軟硬件產品生產、行業應用、技術授權及平臺服務。所處行業為軟件業,細分行業為智能交互軟件,市場可細化為手寫識別技術市場、OCR技術市場、筆跡輸入技術市場、人臉識別技術市場及電子閱讀器市場”。
自稱是軟件企業的漢王科技,就主營業務來看,仍是一家靠“出售硬件”盈利的傳統制造型企業。市場咨詢公司IDC發布的“2011年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漢王科技2011年市場份額達到59%,仍是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中的領軍廠商。但與其2010年度的市場份額80%相比,下降較為明顯。
當前,漢王科技還未能向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展示其強大的軟件創新實力,仍停留于以軟件開發依靠硬件終端銷售的傳統商業模式。特別是在漢王科技引以為榮的“智能交互技術”上,漢王科技還面臨多宗知識產權官司纏身尷尬,其未來重點投入的智能交互產品和產業的拓展則屬于細分市場,面臨著增長速度慢、市場規模小、進入門檻高等一系列尷尬。
從押寶電子書到如今回歸智能交互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擺在漢王科技面前的“路障”并不少。漢王科技坦言,“公司產品所處的細分行業市場均為充分競爭的市場,分散經營的程度較高,具有產品多樣化、應用領域廣泛、更新速度快等特點。這決定了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為技術壁壘、產品及行業應用壁壘、資本壁壘、渠道網絡壁壘、人才壁壘等幾個主要的方面”。
軟件企業依靠硬件賺錢,最終硬件產品無法盈利,卻又宣稱要轉向軟件,漢王科技的如此反復,到底是為什么?
戰略危機
面對2011年國內電子書市場的劇變,漢王科技的降價促銷手段目前已經被認為是重大戰略失誤,直接反映出公司管理層對于市場變化、技術創新、產業競爭的判斷不準備,缺乏對整個產業的控制力和話語權。這也進一步加深市場投資者對于漢王科技未來發展走勢的擔憂。
自2010年10月以來,《中國企業報》記者通過公開資料查閱,自2010年年底至今,沒有一家券商和機構對漢王科技發展出具研究報告。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系統數據顯示:2011年四季度,漢王科技已進入“高風險級”,評級為“CCC”,評級得分為32分。
在這個級別中,企業的財務狀況非常不穩定,存在破產的可能性很大。在電子書市場未來將會被平板電腦取代,最終淪為一個細分市場,很難支撐漢王科技持續擴張的需求。在手寫識別、OCR產品和人臉識別等產品中短期無法迅速成為一個規模化產業的背景下,漢王科技未來到底依靠什么謀求盈利、實現持續做大?
“巨虧只是漢王科技當前經營不善的直接反映,隱藏在企業內部的產品策略失誤、市場經營不善等戰略危機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顯示出來,虧損之后還面臨著持續虧損,甚至不排除破產重組的可能性。”資深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漢王科技管理層的戰略失誤如果得不到糾正,將會葬送企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