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同,發展不同,在管理上會有很大的差異。
第一個實現經濟趕超的國家當屬美國,大約在1880年的時候,美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過英國,從而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工業生產國家。美國不僅沒有大規模向外輸出商品,反而還在大規模地接受來之于世界各地的移民、特別是來之于歐洲的移民。
由于美國人的多樣性,就形成了他的管理模式:激勵(以個人為主導)+實用性績效
因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美國社會崇尚個人主義,所以在企業里面也是崇尚個人主義------企業強烈的個人奮斗精神+管理創新。
在美國人心目中,“白手起家”的人是英雄。像靠石油起家的約翰?D洛克菲勒、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一世以及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等人都是家喻戶曉的,美國式的個人主義,引發了企業管理文化中注重實用和務實的精神氣質。任何一項發明或發現是否被企業接受,關鍵在于它能否在現實中加以應用,能否在社會生活中產生效用。
所以在美國就產生了在家里面就可以上班,美國企業管理看中的個人給企業創造的價值,說白了也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企業不管你,只要你能夠完成你的職責就OK了。也就是我們說的美國管理的第二條:
美國社會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和務實精神反映了美國人的文化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反映在企業管理中,形成了美國企業管理文化的實用主義特點。
下面就說說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的微軟,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的總裁高群耀博士在企業家世紀論壇上說過:網絡創造了一個創新的模式。在這些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如何去管理,產生的價值如何估量,產生這樣的價值的人的業績如何考核?技術創新很重要,管理創新更致命。說明創新在美國企業里面重要性,而創新是和個人奮斗又是分不開的。那么創新結果是怎么評價的呢,那我看市場的反應,美國人的性格決定了企業創新要注重實用性。
所以說不管,美國管理不管是個人英雄主義還是績效注重實用,其實也都說明了一點美國企業用“松散”個人主義管理其實是對員工一種很好的激勵,而績效考核特別注重實用性。
繼美國之后在經濟上實現趕超的是德國。到了1913年,德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過英國而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生產國。與美國不同,德國的崛起曾經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不幸。
德國企業管理模式是:核心技術+嚴謹質量
先從德國人的性格說起,筆者的同事出差去德國,回來是這樣和我說的: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筑為例,雖然在式樣上并不美觀,但樸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搭鈕、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愿敷衍潦草。德國的公園、車站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用以裝飾的銅像,多半是獅子、馬和肌肉結實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傳的。這都是德國民族性格的寫照。
嚴謹的質量:
其實可以看出德國人把民族的文化轉嫁到企業管理上面來,德國企業管理,員工的工作態度是非常嚴謹的,在國際市場上,德國制造和德國標準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
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德國企業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強烈的質量意識已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深深植根于廣大員工心目之中。大眾公司在職工中樹立了嚴格的質量意識,強調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熏陶,在企業中樹立精益求精的質量理念。西門子公司以“以新取勝,以質取勝”為理念,使西門子立于不敗之地。就注重產品質量而言,他們認為高質量意識與員工的高素質是分不開的,十分注意培養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職工隊伍,千方百計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就拿西門子來說,他們有自己學習
學校,據筆者所知蘇州西門子是每年會選擇5個人去德國學習
,學習
期是2年,學習
回來發相當于中國大專文憑證書,費用是全是公司出,回來以后工資升50%,在公司服務8年才可以離開。學習
回來也就是德國技師。
德國的技術:
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其實德國的技術對我國嚴重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的國家,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與其花這么大的錢去學習
出來什么也不會的大學生,不如大力推廣技師知道。德國的技術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采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與德國經歷相當。但是,日本真正的趕超與崛起是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1971年,日本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為5%,首次超過英國與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