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段文字,是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夕的1999年,陳沛在南京參加一次活動中所做的題為《挑戰門戶網站》主題演講中的一段話。
陳沛,上世紀90年代開始獨立研究企業級搜索并將其商業化,成為國內將搜索技術商業化鼻祖級人物,如今甚至都已不愿輕言往事,“那是一段成長的歷史”,回憶起2004年驚動互聯網的“反流氓軟件第一訴訟”,他說自己反思過,也檢討過,但16年未曾遠離半步。
2003年~2004年,那是搜索的百家崢嶸時代,多家搜索引擎公司都在競爭市場,有百度、中搜、Google,以及一些小的創業公司,還有更多想在搜索市場分一杯羹的門戶網站。“那時,具備完整搜索技術實力的只有百度與中搜,那是搜索的成長史,當然隨著百度上市,用戶習慣的培養與依賴,市場格局逐步出現兩個陣營,一個是以百度為代表的網頁搜索,另一個是以中搜為代表的個性化搜索,集合了客戶端和Web垂直搜索應用”。
憶起從前,陳沛表現得很謹慎,他創造出互聯網世界里第一款搜索與客戶端結合的軟件并因此而風靡一時,也因產品應用性和太過于理想化而遭網民投訴,造化讓陳沛此后歷盡劫波,帶著搜索技術進入電子商務,再帶著電子商務重新回歸搜索。
搜索的風云記
陳沛早期的經歷算得上一帆風順,在16歲的時候就考入了浙江大學數學系,并因計算機技術天賦,于畢業后進入軍隊工作。1995年,離開軍隊之后,陳沛和幾位同伴一起創立了一家名叫“華軟”的軟件公司。在創業方向抉擇中,陳沛發現當時中國軟件業比較成功的幾家公司都和中文息息相關。因此,陳沛將自己的目標定在了中文搜索方面。再考慮到自己做過大數據處理的經驗,他便決定做中文全文檢索。很快,陳沛就開發出了一個檢索系統。
就是文章開始那段演講,讓慧聰CEO郭凡生找到陳沛,兩人一拍即合。陳沛擔任公司CTO一職,掛帥搭建慧聰的電子商務平臺,幫助慧聰上市。
2001年,由慧聰完全控股的慧聰軟件公司成立,陳沛迅速組織了一個技術團隊,全力開發搜索引擎技術。第二年八月,慧聰軟件首次推出了新聞搜索引擎,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款新聞搜索引擎。此前無論是百度還是谷歌,走的都是綜合檢索的路線,李彥宏告訴陳沛:綜合搜索能滿足用戶所有的需求,互聯網世界不需要一個專門用來搜索新聞的東西。
事實證明,新聞搜索越來越多地獲得門戶網站垂青—除了搜狐之外,新浪、網易、中華網、263等幾乎所有的門戶網站都采用了慧聰軟件的新聞搜索技術,來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的搜索服務。此時慧聰軟件也從慧聰剝離出來,正式更名為中國搜索(簡稱中搜),并推出獨立的搜索門戶網站。
2003年,這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平淡無奇的一年,卻是陳沛真正邁向搜索事業的第一步——他有了自己獨立的品牌和發展戰略。
這一年也正是陳沛和周鴻、李彥宏市場上打得最兇的一年。有一天,陳、周、李三人被共同的投資方IDG叫去開會,要勸說三家罷戰,并進行差異化競爭。會議前,陳沛和周鴻先到,周鴻剛到現場就開始尋找棒球桿,半開玩笑地跟陳沛說:“我今兒非得收拾李彥宏!”會上三人爭論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會后,周鴻拉著陳沛,草簽了一份“合作對付百度”的君子協議。
隨后發生了讓陳沛日后追悔莫及的一件事,剛剛離開雅虎的周鴻要以1000萬美元投資中搜,但是當時的陳沛還是更想獨立把中搜的名頭做響,所以拒絕了周鴻的投資。
在這樣關鍵的時間點未能聯手,讓陳沛和周鴻都錯過了一個機會。2004年,百度上市,李彥宏摧枯拉朽般迅速拉開了與陳沛、周鴻的距離,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動聽的故事,一個美麗新世界呼嘯而來。
此時的陳沛已經先負一局。但他篤定個性化搜索是搜索領域下一個爆發點,可以打敗百度的,永遠不可能是第二個百度。
2004年,陳沛主導完成的“網絡豬”軟件也開始風靡互聯網。“網絡豬”本質上是一款桌面搜索軟件。用戶登錄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制各種信息。陳沛對網絡豬寄予厚望,認定客戶端和搜索的完美結合將徹底改變互聯網世界。
但事實證明他太過樂觀,網絡豬的市場推廣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遠沒有到可以沖擊百度市場霸主地位的程度。更要命的是,為了爭奪用戶桌面,網絡豬、3721上網助手、百度搜霸等軟件開始強行卸載競爭對手產品,以搶占用戶桌面。
旋即,互聯網江湖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群毆在用戶桌面上演:中搜、百度、3721輪番升級產品版本,和今天的3Q大戰異曲同工之意,為防止對手間相互卸載,各家在產品里置入防卸載代碼,當然這些都犧牲了用戶體驗。
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搜以及陳沛都在尋找搜索的定義,首先停止了網絡豬的運營,開始了大規模的裁員,并陷入漫長的低潮期。在圍棋世界里,一步落錯,滿盤皆輸。對圍棋手陳沛而言,這無論如何也不是個可以坦然接受的結局。2006年4月,中搜正式將網絡豬更名為IG(InternetGateway),全力打造個人門戶的概念,宣稱“中搜從搜索引擎的挑戰者轉變為個人門戶的領導者”。
在辦公室里,陳沛回憶過往:“我也真正懂得,做正確的事不一定成功,成功是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些年來,陳沛深居簡出,逐漸淡出互聯網江湖。
李強強:陳沛和周鴻都很偏執,你認同嗎?
陳沛:我們從最開始到現在,都在創業中艱難地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區別在于,我在搜索上有基因,而周鴻更多的是在客戶端上有基因。
李強強:在中國搜索引擎不算長的歷史上,中搜是做搜索比較早的公司之一,“早”就意味著變成先驅或者先烈。回過頭來看,你怎么理解你自己從2004年開始的低潮期?
陳沛:用圍棋的術語來說,一步錯、滿盤輸。當時慧聰網需要以電子商務的整體概念上市,所以也讓中搜的拆分晚了一步。拆分出來之后,中搜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不得不把業務方向轉向個性化搜索。但緊接著又迎來IG的失誤。
我是學數學的,畢業后在軍隊做的也是大數據處理。我在2000年就給聯想1+1電腦做過OEM搜索,2003年時候始創于中搜(時名慧聰軟件,編者注)的新聞搜索賣給了新浪、網易、263。搜索是我的理想,我直到現在也毫不懷疑,更加個性化的搜索一定會迎來春天。
李強強:百度現在擁有行業支配地位,但圍繞在它身上的爭議也很大。這一輪的道德爭議跟2004年本質上一樣嗎?
陳沛:完全不一樣。在一個行業中一家獨大,缺乏行業競爭者,可能會讓百度在約束力方面考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