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軍 | 來源: 中國經營報
《中國經營報》:業界對創新工場的模式特別關心,對于這種創新的孵化模式,你也稱是“摸著石頭過河”。兩年半以來,你在創業方面有何感悟?
李開復(微博):當初我們號稱是有一個模式,但實際上沒有。當初我們也有很多好的點子,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來實現。但是與很多創業者接觸磨合以后發現,讓創業者實現我們的點子很困難。我們孵化的模式沒有變,變的是我們將主導權交給創業者。并不是我們的點子不好,而是做事情一定要專注,角色要清楚。我們不可能做“創業者+孵化器+投資者”,所以我們的角色也開始有一些調整,從專注于早期的天使投資,開始加大了孵化功能,剪掉了創業角色。
《中國經營報》:你已公開表示,創新工場所孵化的項目中有三個是失敗的,你認為主要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李開復:這一失敗率已經很低了,再低就有問題了。三個項目主要是出現了以下的一些問題:一是不夠專注,想得太大,聰明人什么都想做;二是太技術化,技術已很厲害,再去找用戶的需要在哪里,這個順序顛倒了;三是創業者個人對挫折的承受力不夠,團隊彼此之間的信任和認知不夠,造成創業者分手;四是創業者自己的心態不夠成熟,得到一點成功就過分自信。
《中國經營報》:兩年多的時間里,你接觸了數千個項目。你認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創業者一般會有哪些共性的特點?
李開復:中國創業者對成功的渴望比西方人更強烈,這會導致他們更努力工作,和團隊一起拼命。我們與那么多的創業者接觸后感覺到: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創業者還有許多比較天真的部分,他們經常會認為創業是很光鮮的,讀書好進名校就能成為李彥宏,而讀書不好的就成為馬云(微博)。太多的榜樣讓他們有一種錯覺:成功是比較容易的。
《中國經營報》:從創新工場畢業的團隊,你們怎么幫助他們取得下一步的成功?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孵化出的18家企業拿到了A輪融資,但是這些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都還是很弱的。
李開復:他們接下來需要與VC合作,我們有行業的判斷和建議,VC有來自VC的商業運作經驗。因此,我們會繼續在董事會上保留席位,幾方一起來考慮商業模式的問題。一些企業“暫時不考慮收入”,并不等于他們沒有商業模式,只是這個階段不能過多地講。而且,多數創業企業還處于競爭的初期,怕用戶跑了,因此必須要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情況下考慮賺錢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創新工場在創立初期的一個重要投資方向是安卓生態系統,這一市場的增長很快,但也面臨著整體商業化的困境,你如何看待目前安卓群體的生存狀態?
李開復:我不認為這是困境,不能要求一創業馬上就賺錢。任何一個新的事物出來,一定要先起量。等量起來之后,才會有錢賺。當然,我們也不會盲目地談賺錢。2010年安卓手機一共有幾百萬臺,而2011年已經是六千萬臺了。所以,去年的時候,我們根本不會談賺錢,而到今年秋天,安卓用戶就會過億了,這一數量上去了,加上手機支付越來越多,應用也會越來越多,慢慢地就可以說服用戶付費使用了。
《中國經營報》:目前來看,對安卓的投資已經成為紅海,接下來你們的投資方向會不會發生轉變?
李開復:我們主要投了四個細分領域:即安卓生態系統、新的移動手機產業、社交型移動應用和O2O(線上和線下的給合)。在前兩個領域,我們已經投了很多項目,接下來,我們的重點會放在后兩個領域。
延伸閱讀
創新工場不投三種人
一是不會投對他所做的領域、產品、市場懂得并沒有創新工場多的人,包括一個創意的市場需求、競爭者的調查和歸納等。
二是不會投什么都想做的聰明人。這種人有很多點子、什么都想做,但他們做科學家很合適,而創業是需要專注的。
三是不會投自私的、不誠信的人。
創業者期待一個很好的經濟的回報,想賺大錢,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錢的誘惑下,做不正確的事情,比如生活上不檢點,用各種方法誘惑別人加入,也有一些人在數據上作假等,這些都不是一個創業者的正確心態。
創新工場所青睞的創業項目的五個特征
一是低成本創業、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二是潛在的高價值。創業項目不是幫人做外包,不是靠體力活兒賺錢,而是通過社交化運營,就能得到3倍、5倍甚至10倍的價值。
三是符合趨勢的高成長性。創業項目要想在一個平滑的市場上獲得高成長,必須要搶別人的午餐。
四是具有競爭優勢的項目。創新工場的項目,更多是靠功能差異化體現競爭優勢。
五是引入國外模式的創業項目要進行本地化修正。從國外模式吸取靈感無可厚非,但不能不做思考直接進行抄襲,需要對此類項目進行及時的修正,以適應國內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