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管理之學:從起點到終點,再又從終點到起點,這個叫循環往復。企業也會碰到這種情況,市場今年產品的銷量很好,處于旺季;明天銷量變差了,處于淡季;后年又突然銷量大增了。管理者去年是高管,后來企業被兼并,自己成了中級管理人員,由于自己的業績好或者有人提攜,又成為了高管。這就是循環往復的變化發展,是自然規律。花草樹木是柔弱的,水也是柔弱的,但它們卻是人類離不開的。花草樹木制造氧氣,保持水土不流失,使溫度適宜;還有水,人可以七天不進食,但不能三天不喝水,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水。可見柔弱的東西作用很大。顯示柔弱也是自然規律的作用。管理者有時也要顯示自己柔弱的一面,柔弱勝剛強。管理實踐與管理活動是有形的,這種有形是由于自然規律而產生。有形的管理實踐活動又產生無形的管理理論與理念。從有形到無形,再到有形,管理這種自然規律也是循環往復的變化發展。
優秀的人聽了與學習管理之道,就努力去遵循;中等的人聽了管理之道,有時遵守有時則不;最差的人聽了管理之道,就嘲笑它。優秀的人會尊崇真才實學的老師;中等的人對真才實學的老師半信半疑;最差的人嘲諷與侮辱誹謗真才實學的老師。不受嘲笑就不能算是智慧的管理大道。道路光明看起來卻很像黑暗,因為黑暗中蘊藏著光明;道路向前看起來卻好像倒退,因為倒退中蘊藏中前進;道德平坦看起來卻好像很坎坷,因為坎坷中蘊藏著平坦;企業順利看起來卻很像艱險,因為艱險中蘊藏著順利;企業吉祥看起來卻很像兇禍,因為兇禍中蘊藏著吉祥;企業盈利看起來卻像虧損,因為虧損中蘊藏著盈利。德行很高看起來好像低谷,因為低谷能襯托高度;蠶絲純白看起來卻好像染上黑色,因為黑色能襯托純白;德行廣博卻好像有缺乏,因為缺乏能襯托廣博;德行完美卻好像茍且,因為茍且能襯托完美;本質純真卻好像已變質,因為變質能襯托純真。企業在識才用才方面,不要求全責備,要用人唯賢,惟才是舉。不要帶著放大鏡與顯微鏡去苛刻要求人才,只要人才能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社會公共道德,能把企業搞好,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能提高效率與效果,就是優秀人才與好員工。最端正的方沒有棱角,而最聰明的管理者必然是圓滑,是洞察世故與人性的。最大的器物最后才能完成,最優秀的人才,最卓越的管理者,都是日積月累地精進的,都是到了一定年紀后,才有優異的成就的。因為做事業都需要時間,都需要堅持,都需要深厚的底蘊。一個人大器晚成,說明這個人已經磨礪得爐火純青了,水漲船高,事業也會跟著飛翔。最大的聲音幾乎聽不到,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自然規律是隱藏著的,沒有固定的名字。只有學會管理與靈活運用管理的人,才知道什么時侯給予與分享,因此能凝聚人心與力量,創造更多、更大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