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作為農業大國,中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眾多的農牧企業,同樣農牧企業的發展與壯大也與我國的基礎農業發展、社會穩定以及整體GDP的增長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
作為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希望是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及農牧企業,擁有中國最大的農牧產業集群,連續四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之一。是什么支持著中國農牧業企業的領軍者新希望又好又快地發展運行?
布局農牧帝國的殺手锏
20世紀80年代劉永好以飼料業起家,成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集團前身是南方希望集團,是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四兄弟創建的大型民營企業——“希望集團”的四個分支之一。在南方希望資產的基礎上,劉永好先生組建了“新希望”集團。盡管新希望在中國農業領域已處于第一集團軍,然而與房地產、鋼鐵、互聯網等吸金行業相比,農業顯然是一個投資長、回報慢的行業。因投資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而獲利頗豐的劉永好坦承,2004年前后,甚至有人向他建議,干脆把農業賣掉算了。
最終,劉永好和他的智囊團隊達成一致認為,中國的農業產業將迎來快速增長的大曲線。這一判斷來自于劉永好的觀察:伴隨城市化進程,農產品的生產者正越來越多地變成消費者,這必然造成小規模養殖在萎縮,而市場需求卻在增加。他決定撬動資本的力量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利用新希望多元化布局積累的資本重新打造一個新農業。
2011年1月26日,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財務公司)經銀監會審批后正式成立,成為目前國內僅有的5家民營企業財務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以為農牧業服務為主導的財務公司。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成了名符其實的“金融家”,財務公司成為劉永好布局農牧帝國的殺手锏。
新希望集團財務公司總裁榮國躍告訴記者,格局清晰、產融結合是集團總裁劉永好先生為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進行的規劃,如今在新希望農牧(000876.SZ)整體上市、新希望化工借殼ST寶碩(600155.SH)上市之后,新希望四大板塊中金融與投資的整合越發凸現,而財務公司的成立,直接獲得金融營業許可證則被劉永好認為是繼入股民生銀行等金融投資后又一次深度進入金融領域。
據介紹,新希望集團旗下有400多家企業,可能一半要去傳統銀行辦理存款、一半要去辦理貸款。財務公司成立可以為新希望集團每年近1000億的銷售收入辦理結算,而且可以更合理、統一地統籌計劃 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隨著新希望業務的發展,未來在新希望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成員企業達到10家的區域都可以設立新希望財務公司分支機構。同時,新希望財務公司也確定了“一個系統、三個平臺”,即一個核心業務系統,實現搭建集團資金結算平臺、集團資金運營平臺、集團金融管控平臺的管理體系。榮國躍表示,新希望財務公司未來將更好地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功能,不光是把新希望企業成員的資金管好、用好,更要為推動“三農”產業發展插上金融的翅膀。
產融結合的運作之道
盤點中國的農牧業企業,新希望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中國向來不缺乏單一產業鏈條上的巨頭,如肉制品加工環節的雙匯、雨潤,把持國內雞肉加工處理的山東六合集團。但最終,新希望2005年并購全國最大的雞飼養、屠宰、加工巨頭六合集團,幾乎擒獲整條禽類生產鏈;通過控股華北地區最大的生豬飼養和加工企業千喜鶴,新希望還一舉進入豬肉這一中國需求最大的肉制品行業。
新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一路補足短板。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鍛造了養豬、家禽、奶業三大產業鏈。2010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如期實現五年規劃目標,銷售收入突破560億元,跨過世界級農牧企業的初級門檻。
這一系列的大跨步發展都需要新希望財務公司作為“資金池”,發揮金融功能為其保駕護航。而資金池只是新希望財務公司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還需要為新希望解決更多資金管理上的難題:
作為一家大型企業,新希望的集團資金管理現狀主要是成員企業眾多,且分布范圍較廣;合作的商業銀行較多、銀行賬戶較多;資金存貸兩高現象仍較嚴重;資金不平穩現象嚴重;資金運用效率不高。
對于新希望而言,這些難題之所以能順利解決很大程度上在于著力打造了企業資金管理平臺。據該平臺服務商廈門融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介紹,這一資金管理平臺遵循以客戶為中心,業務、賬務分離的設計思想,是一個為財務公司開展金融業務提供服務的信息支撐平臺。同時,為了兼顧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金融機構為集團管理提供服務的需要,該平臺還具有為集團提供資金監控、集團分級次資金池管理、資金預算控制等綜合性管理職能。
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的企業資金管理平臺由網銀系統、銀企網關系統、核心業務系統組成。其中核心業務系統是財務公司開展各項業務的基礎平臺,也是各周邊系統的核心組成。賬戶管理模式采用分收、統支的方式,各成員單位保留銀行收入賬戶。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銀行,為各成員單位開立內部賬戶,當業務收入的資金進入銀行收入賬戶后,自動通過資金歸集的方式轉存入財務公司內部賬戶,實現集團內的資金集中。成員單位需要對外支付時,通過網銀提交申請,由財務公司通過在各銀行開立的財務公司頭寸賬戶統一代理進行支付。
除此之外,新希望財務公司還基于整體的信息系統平臺開展了金融、結算、貸款、票據等業務以及資金預算編制及審批、資金總量及分布統計、資金內部調配等管理職能,為各級經營管理層提供實時資金信息,做到資金實時過程在線控制;同時為集團、事業部、三級公司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有效運用資金,提高集團資金收益水平。
借力企業資金管理平臺,新希望堅實地走出了產融結合的第一步。
資金管理,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國內的金融市場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資金管理軟環境離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國內集團企業資金管理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國內資金管理發展較快的企業集團,已開始注重資金的精細化、精確化管理,積極開展資金的投資理財業務,加強資金的流動性管理。謀取全球化、多元化發展的中國集團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勢必帶來更為復雜的集團資金管理。未來,如何保證新希望集團境外資金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將成為未來資金管理的核心內容。新希望財務公司“司庫型”的資金管理之路,仍任重道遠。
與此同時,隨著未來國內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企業融資和投資渠道的不斷增多,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涵也將不斷擴展。如何進一步保證和促進新希望集團穩定且低成本地獲得長期戰略發展所需多渠道、多品種的市場資金,如何滿足集團、事業部、三級公司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如何更好地配置資本、控制風險、創造價值,仍是新希望財務公司未來努力的方向。
劉永好這樣形容新希望財務公司的使命:“不管金融的藍圖如何美好,財務公司最終還是要回到為新希望的農牧主業服務上來。”新希望財務公司的目標是建立適應世界級農牧企業的集團資金管理和運行模式,其任務不僅是加強集團資金風險管控,注重資金的精細化、精確化管理,更要為大農牧全產業鏈服務。
目前,新希望已成立20余家擔保公司,入股了幾家村鎮銀行,為產業鏈的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環節提供資金支持。面對外界的財務公司會不會與擔保公司、村鎮銀行及傳統銀行業務發生矛盾的質疑,新希望也明確指出,他們的中心都是一個“相互推進、為農牧產業提供金融服務”。
作為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希望是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及農牧企業,擁有中國最大的農牧產業集群,連續四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之一。是什么支持著中國農牧業企業的領軍者新希望又好又快地發展運行?
布局農牧帝國的殺手锏
20世紀80年代劉永好以飼料業起家,成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集團前身是南方希望集團,是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四兄弟創建的大型民營企業——“希望集團”的四個分支之一。在南方希望資產的基礎上,劉永好先生組建了“新希望”集團。盡管新希望在中國農業領域已處于第一集團軍,然而與房地產、鋼鐵、互聯網等吸金行業相比,農業顯然是一個投資長、回報慢的行業。因投資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而獲利頗豐的劉永好坦承,2004年前后,甚至有人向他建議,干脆把農業賣掉算了。
最終,劉永好和他的智囊團隊達成一致認為,中國的農業產業將迎來快速增長的大曲線。這一判斷來自于劉永好的觀察:伴隨城市化進程,農產品的生產者正越來越多地變成消費者,這必然造成小規模養殖在萎縮,而市場需求卻在增加。他決定撬動資本的力量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利用新希望多元化布局積累的資本重新打造一個新農業。
2011年1月26日,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財務公司)經銀監會審批后正式成立,成為目前國內僅有的5家民營企業財務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以為農牧業服務為主導的財務公司。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成了名符其實的“金融家”,財務公司成為劉永好布局農牧帝國的殺手锏。
新希望集團財務公司總裁榮國躍告訴記者,格局清晰、產融結合是集團總裁劉永好先生為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進行的規劃,如今在新希望農牧(000876.SZ)整體上市、新希望化工借殼ST寶碩(600155.SH)上市之后,新希望四大板塊中金融與投資的整合越發凸現,而財務公司的成立,直接獲得金融營業許可證則被劉永好認為是繼入股民生銀行等金融投資后又一次深度進入金融領域。
據介紹,新希望集團旗下有400多家企業,可能一半要去傳統銀行辦理存款、一半要去辦理貸款。財務公司成立可以為新希望集團每年近1000億的銷售收入辦理結算,而且可以更合理、統一地統籌計劃 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隨著新希望業務的發展,未來在新希望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成員企業達到10家的區域都可以設立新希望財務公司分支機構。同時,新希望財務公司也確定了“一個系統、三個平臺”,即一個核心業務系統,實現搭建集團資金結算平臺、集團資金運營平臺、集團金融管控平臺的管理體系。榮國躍表示,新希望財務公司未來將更好地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功能,不光是把新希望企業成員的資金管好、用好,更要為推動“三農”產業發展插上金融的翅膀。
產融結合的運作之道
盤點中國的農牧業企業,新希望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中國向來不缺乏單一產業鏈條上的巨頭,如肉制品加工環節的雙匯、雨潤,把持國內雞肉加工處理的山東六合集團。但最終,新希望2005年并購全國最大的雞飼養、屠宰、加工巨頭六合集團,幾乎擒獲整條禽類生產鏈;通過控股華北地區最大的生豬飼養和加工企業千喜鶴,新希望還一舉進入豬肉這一中國需求最大的肉制品行業。
新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一路補足短板。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鍛造了養豬、家禽、奶業三大產業鏈。2010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如期實現五年規劃目標,銷售收入突破560億元,跨過世界級農牧企業的初級門檻。
這一系列的大跨步發展都需要新希望財務公司作為“資金池”,發揮金融功能為其保駕護航。而資金池只是新希望財務公司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還需要為新希望解決更多資金管理上的難題:
作為一家大型企業,新希望的集團資金管理現狀主要是成員企業眾多,且分布范圍較廣;合作的商業銀行較多、銀行賬戶較多;資金存貸兩高現象仍較嚴重;資金不平穩現象嚴重;資金運用效率不高。
對于新希望而言,這些難題之所以能順利解決很大程度上在于著力打造了企業資金管理平臺。據該平臺服務商廈門融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介紹,這一資金管理平臺遵循以客戶為中心,業務、賬務分離的設計思想,是一個為財務公司開展金融業務提供服務的信息支撐平臺。同時,為了兼顧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金融機構為集團管理提供服務的需要,該平臺還具有為集團提供資金監控、集團分級次資金池管理、資金預算控制等綜合性管理職能。
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的企業資金管理平臺由網銀系統、銀企網關系統、核心業務系統組成。其中核心業務系統是財務公司開展各項業務的基礎平臺,也是各周邊系統的核心組成。賬戶管理模式采用分收、統支的方式,各成員單位保留銀行收入賬戶。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銀行,為各成員單位開立內部賬戶,當業務收入的資金進入銀行收入賬戶后,自動通過資金歸集的方式轉存入財務公司內部賬戶,實現集團內的資金集中。成員單位需要對外支付時,通過網銀提交申請,由財務公司通過在各銀行開立的財務公司頭寸賬戶統一代理進行支付。
除此之外,新希望財務公司還基于整體的信息系統平臺開展了金融、結算、貸款、票據等業務以及資金預算編制及審批、資金總量及分布統計、資金內部調配等管理職能,為各級經營管理層提供實時資金信息,做到資金實時過程在線控制;同時為集團、事業部、三級公司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有效運用資金,提高集團資金收益水平。
借力企業資金管理平臺,新希望堅實地走出了產融結合的第一步。
資金管理,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國內的金融市場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資金管理軟環境離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國內集團企業資金管理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國內資金管理發展較快的企業集團,已開始注重資金的精細化、精確化管理,積極開展資金的投資理財業務,加強資金的流動性管理。謀取全球化、多元化發展的中國集團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勢必帶來更為復雜的集團資金管理。未來,如何保證新希望集團境外資金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將成為未來資金管理的核心內容。新希望財務公司“司庫型”的資金管理之路,仍任重道遠。
與此同時,隨著未來國內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企業融資和投資渠道的不斷增多,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涵也將不斷擴展。如何進一步保證和促進新希望集團穩定且低成本地獲得長期戰略發展所需多渠道、多品種的市場資金,如何滿足集團、事業部、三級公司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如何更好地配置資本、控制風險、創造價值,仍是新希望財務公司未來努力的方向。
劉永好這樣形容新希望財務公司的使命:“不管金融的藍圖如何美好,財務公司最終還是要回到為新希望的農牧主業服務上來。”新希望財務公司的目標是建立適應世界級農牧企業的集團資金管理和運行模式,其任務不僅是加強集團資金風險管控,注重資金的精細化、精確化管理,更要為大農牧全產業鏈服務。
目前,新希望已成立20余家擔保公司,入股了幾家村鎮銀行,為產業鏈的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環節提供資金支持。面對外界的財務公司會不會與擔保公司、村鎮銀行及傳統銀行業務發生矛盾的質疑,新希望也明確指出,他們的中心都是一個“相互推進、為農牧產業提供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