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明義地講,中國目前流行的中國制造要變一變天,換成中國創造的口號,我個人認為是不太合適的。有一好比,就是沒有學好走,就要學著跑。譚小芳認為,中國制造要向精密制造的階段邁進。
當前中國的制造只是制造的初級階段,只是一些低水平、低標準、低要求的制造,諸如鞋、服、玩具等利潤微薄的日用品制造,像汽車、精密儀器、IT數碼等高標準、高要求的制造還不成熟、不完善。
案例分享:
1、精準的積家
積家的腕表系列主要得益于翻轉表的發明。歐美上流社會人士一直熱愛馬、滑雪、賽車等劇烈運動,而表鏡很難承受運動中的撞擊,男士們常會抱怨一只表很難堅持完一整場比賽。1931年,積家生產出第一款翻轉表Reverso。這款表只需以拇指和食指輕轉表殼,表鏡就會翻轉過去,露出堅硬的表底,以抗運動中的沖撞和震蕩。賽后,再一次輕輕地“噠”一聲,表鏡又復原。這種表是當時最好的運動表,立即風靡全球,至今熱度不減。
此外,積家表的主要系列還有經過1000小時測試的MASTER系列和利用溫差上弦的空氣鐘ATMOS。
MASRECONTROL1000小時腕表出廠之前,全球還沒有一只表經過1000小時測試。而這最初1000小時能將腕表任何可能存在的弱點浮現出來。腕表一經被鑒定合格,即意味著它能在幾十年的自然壽命里仍具精準計時的可能性。
2、專業的菲仕樂
就居家必備的炊具而言,以炒鍋為例,一般市場中的產品也就幾十元,好一點的產品如蘇泊爾、愛仕達等的不銹鋼、精鐵鍋等產品達到二、三百元已經算是價位高的了;但是,如果你看到意大利的樂鍋(拉歌詩蒂娜)、德國的菲仕樂炊具、雙立人刀具等的價格時,你會立刻改變中國炊具產品價格高的想法,因為,它們一口炒鍋的價格均價在二千左右,這是一個多么令國內同類企業心動而又向往的價位。
就菲仕樂炊具而言,其終身包換的品質保證也是讓人無法懷疑的選擇;恐怕就終身包換的售后服務這一張牌已讓國內企業汗顏。進口品牌在國內賣場中的表現更是讓你毫無動搖的堅信:名符其實的專業炊具生產企業!因為在以上進口品牌的賣場終端,你看到的更多的卻是炒鍋、煎鍋、壓力鍋等炊具以外的一件件精美絕倫而又全面的廚具用品,勺、叉、刀、剪、鏟、菜板等等,比中國這一美食大國更懂得廚具產品文化的內涵,可謂對廚房的需求研究之深啊。什么是專業的廚具制造商?這就是。
3、嚴謹的西門子
德國人是出了名的嚴謹,德國的產品更是以精工細作著稱于世。德國制造為了品質,甚至不惜錯過種種機遇。2005年西門子手機6月西門子手機以3億歐元出售明基,德國制造的嚴謹精神成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所有手機廠商中,產品推廣的速度往往都放在第一位,只有德國西門子把品質放在第一位。譬如在其M55款推出前,光是外殼顏色的涂料就反復測試了數百次,再加上其他測試,這款手機的研發周期拖了9個多月,該產品上市時同類手機已過銷量旺盛期,白白錯過了市場機會。2005年正是中國的折疊手機年,而西門子由于要求嚴格控制質量,在出廠前的控制測試需要實驗打開合蓋數十萬次不能損壞才能生產手機,導致因成本和時機問題西門子一直沒有大規模地推出過折疊手機,而與此同時韓國三星卻因折疊手機成為中國手機的霸主之一。
德國的這種嚴謹的制造精神同樣體現在汽車上。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每一個小的改變都要率先在德國試驗達二年之久,這也是導致大眾汽車進入中國市場若干年來因產品“食古不變”而被后來的通用、一汽、豐田迎頭趕上的重要原因。
總之,由于中國先天的天時、地利和后天的人和三方面的屬性,決定了中國比歐、美、日、韓更需要經歷制造業特別是精密制造這條必經之路,只有走過精密制造這個階段,才可能迎來全新的中國創造階段——否則就是癡人說夢。
筆者認為,中國制造最迫切的課題就是如何從初級制造向高級制造轉型。要完成這個轉型,就需要廣泛的學習,這里邊,我們提倡向上面的國際制造業品牌學習、再學習。
(交廣商學院首席學習 講師 譚小芳 聯系方式:137331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