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三、四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就曾經和我探討過盜版軟件的事情。這位好友經營著一家從事別墅、酒店設計的公司,估計他今天的資產也快接近千萬。他當時毫不隱晦的向我訴說他們使用盜版設計軟件的事情。我相信即便到今天,很多人對于盜版軟件的認識依然還沒有上升到社會責任感這個層面。這也是為什么我所看到人們在涉及使用盜版軟件時,絲好沒有任何的愧疚感。
讓我欣喜的是,好友將使用盜版軟件與企業競爭力聯系在一起。在他心里,如果一旦他的企業全部采用正版商用軟件,將無法向客戶提供那么富有競爭力的價格。此外,好友也深信很多企業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而沒有選擇去購買合法的商用軟件。他甚至向我“請教”,如果眾多企業全部采用正版軟件,是不是會影響到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乃至會連帶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成本。這樣的一個“請教”,將我放在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時至今日,歐美的年輕人在步入婚姻殿堂時,在那枚代表愛情諾言的鉆戒上,絕不會去選擇滴血鉆石。國內的年輕夫婦們或多或少也對“血鉆”有所了解,甚至樂于去選擇價格稍高,而不是一顆“來路不明”的鉆石。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商品,我們在購買時似乎從沒有考慮到它背后所連帶的信息技術是否足夠“純潔”或是足夠“健全”。對于任何一個消費者來說,都沒有義務為而此背上道義上的負罪感,因為這對于普通人來說了解這些信息實在是比登天還難。只不過在這里需要向出售商品的企業們提出一個話題,那就是是否應該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添加相應的信息技術內容。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早已成為每一家上市工作必須要完成的功課,而在眾多報告中,人們很難尋覓到他們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社會責任的內容。使用盜版軟件,就猶如駕駛一輛偷盜的汽車。人們很難相信一家企業所使用的公車其中會有是偷盜而來的,但按照這種思路,將其放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則實際的情況肯定會令人感到擔憂。
使用正版軟件僅僅是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的一個很小的層面,甚至可以說是最為基本的層面。信息技術更深層次的價值就是能夠將各種感性甚至是承諾式的企業社會責任宣言進行量化的兌現。
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三氯氰胺事件使中國奶業陷入信任危機的時候,一些企業曾經提供了網絡在線實時視頻,借助互聯網讓用戶可以隨時看到企業的生產情況。這種舉措在危機散去之后就偃旗息鼓。這不得不讓人覺得那些企業有些作秀的含義。
當然這種視頻直播的方式在成本上確實昂貴不能長期使用。此外這種方式也并不見得能夠真正體現奶制品生產的全過程。但是我們要提出一個疑問,那就是現在有多少食品企業能夠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全稱的食品衛生監管和追溯。從而讓消費者借助手機、互聯網來進行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信息查詢。
有多少金融企業可以公布他們每一年信息系統可用性報告,讓消費者從這個角度去選擇真正能夠為他們提供全天24小時服務的金融企業。有多少醫療單位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患者提供全稱透明的治療流程,從而讓每一位患者擁有真正的獲知權。所有互聯網、電信企業是否可以為用戶提供足以值得信賴的信息技術規范,讓用戶不用再為個人隱私外泄而擔憂。
在與企業IT負責人談論這些話題的時候,得到的回答大多可以被歸納為: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主要是看企業所能夠承受的IT成本。當我們用企業社會責任感去面對這些問題時候,相信那些擁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絕不再會吝惜所謂的“IT成本”,而是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可以兌現的社會責任,贏得用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