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管理評論-訊】這是在我的學習 課堂上常常出現的情景:
問:對于班組長來說,到底是要科學管理還是要藝術管理?
班組長們七嘴八舌,無非是三個答案,一是要科學管理,二是要藝術管理,三是兩者都要。
問:為什么?
班組長們無語,有的默默低下頭,避開我的目光。
問:到底什么是科學管理?什么是藝術管理?
班組長們更困惑了。
是的,很多問題在我們身邊似乎都明白,如若深究,又好象都不明白了。可以說,能夠解決上述的第三個問題,第一、二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談到科學管理,人們更多地是取泰勒的定義,他說:“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別人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這個定義,無論怎么科學,也會讓班組長們望而生畏的。
至于藝術管理更是丈二金剛,它會歧義至對文化藝術的管理,實際我們說的是管理的藝術性,由此有人就給出了這樣的定義,藝術管理是指管理活動中的一種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建立在一定的素養、才能、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有創造性的管理技巧。如此中國式的解讀要比泰勒的定義好多了,但按此模式來說,科學管理又是指管理活動中的一種什么手段和方法呢?比藝術管理高超還是低劣呢?它不是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嗎?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什么樣的管理技巧呢?……
這樣說解科學管理與藝術管理,不要說班組長,就是科班身份的中高層管理者也會云里霧里,晴天雨天,莫衷一是,不知道到底是要科學管理還是要藝術管理。
我曾聽到過一位學習 名師的指點,真讓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他用了電腦術語做比,他說:科學管理是可復制的管理,藝術管理是不可復制的管理。
在餐飲業,麥當勞和肯德基代表著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一個是擁有3萬多家門店,世界第一的快餐巨頭,一個是擁有1萬多家門店,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餐飲帝國,它們為什么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有人為此撰書立說,匯總出其中很多奧秘,實際上就是簡單一句話,它們是可復制的管理。而對于中餐而言,真的很遺憾,據說在全球600多種不同食物中,中餐排名世界第8,然而它無法連鎖進入世界,因為傳統模式下的中餐就是不可復制的管理。有句行話叫“廚師一把鹽”,也就說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住中餐做法的,看菜譜上的“鹽少許”幾字,就知道這里的難度有多少了,少許不可量化,只憑不可復制的藝術感覺了。
在班組管理中如果我們象中餐一樣追求不可復制的管理,風險很大。不要說你沒有多高水平,就是水平很高,只要一次“鹽”放多了,你就別想繼續掌控“大勺”了。所以,在班組管理中我們要可復制的管理,讓員工感覺到公平正直。
當然,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憑借著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實施藝術管理。具體而言,如果說管理就是“管”事“理”人,那么班組長就要科學“管”事,藝術“理”人。也就是說,“管”事時要論事不論人,該怎么管就怎么管,這是科學管理,是基礎管理,是可復制的管理;可人是有思想情緒活動的生命體,他不是工具,那就要在“理”人時,注意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梳理他的思想情緒,這也就是藝術管理,是高超管理,是不可復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