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線婚戀網站Match.com的管理層當時正在為首次接受電視采訪做準備。Match.com于同年上線啟用,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加里·克萊曼(Gary Kremen)當時也接受了采訪。
全球最大婚戀網站Match.com創始人加里·克萊曼
就在接受采訪的前一天,Match.com通信部門主管特里什·麥克德莫特(Trish McDermott)向克萊曼提出了幾項具體建議:不要穿著全黑或全白襯衫、不要穿給人以局促感的襯衫、不要說自相矛盾的話。
第二天,克萊曼身穿一件扎染襯衫走進了辦公室,而且想要坐在一張顏色鮮艷的豆袋椅上接受采訪。克萊曼對著鏡頭表示:“Match.com將給這個星球帶來更多的愛”,他此話一出讓屋里的所有人為之一驚。
當看到這一幕時,麥克德莫特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完蛋了。”但她隨后立刻意識到,克萊曼的表現非常“出色”,因為這恰恰體現出他的性格特點、遠見卓識以及公司的與眾不同。
高瞻遠矚
1994年,克萊曼從他的信用卡里預支了2500美元購買了Match.com的域名,而當時只有約5%的美國人能夠經常上網。今天,Match已經成為全球在線婚戀網站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根據互聯網數據監測機構comScore的調查顯示,Match.com已經成為美國人訪問最多的婚戀網站,其每月的獨立訪問數量超過500萬。今年年初,Match.com又宣布收購了另外一家發展非常迅速的免費在線約會網站OkCupid。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克萊曼現在已經與Match這個品牌毫無瓜葛。他30歲創立了該網站,卻在僅僅兩年后黯然離去。當離開Match.com時,克萊曼只拿到了區區5萬美元分手費,而該網站2011年的年營收預計將超過4.5億美元。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芝加哥人,克萊曼就讀于當地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并于1989年拿到了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畢業證書。很多同事都認為克萊曼是一個充滿工作激情而且具有遠見的人。 Match.com前任總經理弗蘭-梅爾(Fran Maier)表示:“克萊曼敢于夢想,而且非常聰明。”
曾在1995年到1996年擔任Match.com工程師的錫德-洛德爾(Thede Loder)稱:“固執是我對克萊曼的第一印象。”對Match.com進行投資的首批天使投資者之一的羅恩-波斯納(Ron Posner)則表示:“1995年,當時的克萊曼非常具有創新力,而且非常自信,并且是開拓互聯網市場的早期企業家之一。”
性感古怪
克萊曼的古怪毫不遜色于他的聰明。他是美國迷幻樂隊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的忠實粉絲,并出席過50場該樂隊的演出。根據洛德爾的描述,克萊曼因為“某種極端想法”而在硅谷臭名昭著。他每次打電話的通話時長最多六、七分鐘。
在斯坦福大學上學的兩年期間,他曾在暑假得到了在高盛銀行的實習生職位。然而在從事實習崗位短短三個周后,就有一位高盛的合作伙伴因為無法忍受克萊曼極端混亂的工作思路當場提出,如果克萊曼能夠辭掉這份工作返回舊金山的話,他愿意買斷克萊曼剩余的實習工作合同。
小試牛刀
在從斯坦福畢業后,克萊曼在企業界小試牛刀,創立了兩家軟件公司。然而在1993年,巨大的商機向克萊曼敞開了大門。他以每分鐘2.99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個擁有900名會員的交友服務。這項服務與報紙上的交友人事欄、視頻交友和做媒欄目一起控制著當時主流的婚戀市場。
克萊曼隨后發現,這個擁有900名會員的交友服務效率非常低。有一天,克萊曼突發奇想:如果創建一個私人廣告的在線數據庫,就能夠讓人們支付較低的費用獲得更加快速地搜索到其他對象,而且也更加隱匿。于是1994年5月,克萊曼購買了Match.com域名以及包括Jobs.com、 Housing.com、Autos.com和Sex.com等一系列價值不菲的域名。
1993年,克萊曼創立了Electric Classifies Inc.(ECI),實現了他建立在線個人數據庫的目標。在向投資者尋求融資的過程中,他向投資者主推Match.com作為首個在線分類網站,隨后還將陸續推出其他分類網站,比如就業、住房和汽車等。之所以首推Match.com是因為克萊曼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性感的分類網站,能夠吸引用戶更多的關注度。
1994年下半年,克萊曼從天使投資者和部分風投機構那里獲得了約150萬美元的融資。1995年4月,Match.com最終上線,并成為當時市場上少數幾個在線婚戀網站之一。
分歧出現
在上線的第一年里,Match.com發展迅猛,其每日 的點擊流量增幅介于3%到4%之間。從開始對網站進行市場營銷的第一天起,克萊曼就為其設定了非常成功的營銷理念:吸引女性用戶注冊,男性用戶隨后不請自到。除了睡覺以外,克萊曼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Match.com網站的建設上,但公司董事會卻在此時開始出現分歧。
商業模式成為董事會爭論的第一焦點問題。風險投資者希望ECI成為一個為各大報紙提供后臺科技服務的軟件平臺,使后者能夠把自己現有的分類廣告發布到互聯網上。然而在意識到報紙運營模式發展緩慢的現實后,克萊曼對這種營銷戰略失去了信心。
董事會同樣不喜歡私人廣告的分類模式。弗蘭-梅爾表示:“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里有很多勢利小人。他們根本就不清楚,我們不僅要建立起一種新的商業分類模式,而且還要建立起能夠最終吸引到數百萬用戶的全新使用體驗。”
此外,風險投資者還對克萊曼本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質疑。克萊曼曾經公然開除了一位拒絕每周工作七天的行政助理。為了能夠更好地建設 Match.com,克萊曼招聘的大多數都是年齡介于23歲到28歲的年輕才俊,然而他們的工作經驗卻達不到董事會的要求。在多次與董事會發生沖撞后,克萊曼于1995年被解除了公司CEO的職位,但仍擔任ECI董事。
Match.com董事會下一步就是尋找一位新CEO,但該工作從一開始進展得就很不順利。根據克萊曼的描述,首個CEO人選理查德-諾伊施塔特(Richard Neustadt)是一個“偉大的精英式人物”。盡管諾伊施塔特是來接任克萊曼的位置,但后者卻對諾伊施塔特贊賞有加。然而悲劇卻在此后不久突然降臨。
就在他去ECI上班的前一個周末,諾伊施塔特卻在加州北部Yuba河上的一次飄筏運動中以外身亡。而董事會此后任命的兩位CEO都因為實力不濟而遭到解職。
錯誤決定
此后董事會做出了一個代價慘重的錯誤決定。由于無法找到合適的CEO人選,外加希望為ECI尋求與報紙媒體的合作商業模式,董事會在1997年3月決定剝離Match.com,將該公司以7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總部位于康涅狄格州一家名為Cendant的消費者服務公司。美國風投機構迦南伙伴 (Canaan Partners)的負責風險投資業務的主管迪帕克-卡姆拉(Deepak Kamra)將其視為他職業生涯里錯過的最佳投資機會之一,迦南伙伴主要負責Match.com的投資活動。
克萊曼當時都要崩潰了。他堅決抵制將公司出售的決定,但董事會在投票決定時卻把克萊曼排除在外。克萊曼在1998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Match.com是我的孩子。我花費了大量心血才讓它得以發展成現在的這種規模。”
與成立后獲得的不到200萬美元融資相比,700萬美元的售價似乎并不算吃虧。但此后一年半,也就是1999年6月,Cendant卻再次將Match.com轉手賣給了Ticketmaster Citysearch Services,售價高達5000萬美元。
在談到這筆低價出售交易時,克萊曼在本周五表示,公司董事會就這么白白失去了一座金礦。
受益終生
雖然Match.com的發展歷程讓克萊曼心力憔悴,但同時也讓他受益終生。克萊曼從中意識到,他自己并不適合管理公司,他的長項在于發現市場的未來增長點。此后他繼續追蹤科技初創企業,但他深知自己是個善于創業而不擅長守業的人。
太陽能創業機構Clean Power Finance(CPF)就是克萊曼此后的經典之作。克萊曼于2006年創立了CPF,該公司為有意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家庭用戶提供按照首付服務,因為安裝費用往往高達3萬美元。克萊曼自己為CPF招聘了員工,同時聘請了外部人士擔任公司CEO。2011年9月初,CPF獲得了一輪2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隨后在9月末,谷歌又單獨向CPF投資了7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