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充斥了屏幕,孩子不停地擺弄遙控器,不是因為想看更多的精彩,而是不想承受失敗的沮喪。所以,留在腦子里的,全是歡喜的場面。而那些輸的結果,只是一個數字,其中的慘烈和淚水,被遙控器過濾掉了。有一天,他們會不會成為“輸不起”的一代,我無法臆斷。只知道,家門口的奧運會,中國51塊金牌總數第一的佳績,要由這些“只在乎第一,不承認第二”的孩子們去傳承。
輸贏真的很重要嗎?我想那些天天趕赴賽場的體育迷們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前奧運冠軍,韓國乒乓名將柳承敏在1/4賽中慘遭淘汰,其教練劉南奎在現場難掩失望、憤怒之情。他說柳承敏近期已習慣了失利,他丟掉了一顆想贏的心,賽場亦如商場,承擔著為公眾創造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責任。一個不想贏的運動員猶如壟斷了市場資源,卻不盡心盡力創造價值的企業一樣可恥。
“更快、更高、更強”,在今天是奧運精神,亦是商業精神,商業助推體育,體育提升了商業,飛天的李寧點燃了奧運圣火,亦點燃了民族品牌的希望,同時告訴那些輸了的人:“輸,并不可怕。”慶幸李寧輸的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可以讓李寧在相對平靜的時空里療傷。今天,輸了的人面臨的輿論壓力更大,但適者生存,能挺過來的人也許更堅強。支持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自信、自尊、自強”,而一個自信的民族和個人,是懂得尊重和信任他人的,是可以接受他人和自己失敗的。劉翔退賽后對全國人民說:“你們會看到跑得更快的我。”他的新廣告詮釋了他的心聲:“愛比賽,愛拼上所有的尊嚴,愛把它再贏回來,愛付出一切,愛榮耀,愛挫折。愛運動,既使它傷了你的心。”
在美國射擊名將埃蒙斯太太身上,我們看到這無怨無悔的愛,埃蒙斯兩次在奧運會上,都因最后一槍失常而與獎牌擦肩而過,電視上,他美麗的太太微笑著捧著他的臉安慰他。而得知比賽結果的埃蒙斯,立刻轉身擁抱幸運得冠的中國選手邱健。那樣的自尊與尊重背后,是一個全力去拼,卻不唯結果的價值觀。
輸與贏,對很多人來說,它意味著一個結果,但對于執著夢想的人來說,它展示著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