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順勢而為”,這個“勢”其實更多體現的是一種“預測、有邏輯的判斷”,傾向于戰略層面的“定位”他強調創新的思維。現實的企業經營實踐中,創新往往與風險并存,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企業或者很多項目,看起來潛力無限,運作起來卻往往舉步維艱,甚至中途夭折,因為戰略本身就是一種有風險的“邏輯判斷”。
“借勢”則強調資源的整合,更傾向于戰術層面的價值,以最低的成本和風險,達到盈利目的。
順勢”與“借勢”,前者強調戰略前瞻性,后者突出戰術的運用,兩者并無孰優孰劣的可比性,但作為處于成長初期的中小民營企業,“借勢”對于企業的盈利模式規劃以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從領導行為學的角度看,討論“借勢”思維的訓練和提升,有三個基礎支撐值得關注:共贏思維、博弈思維、系統思維。
這里面,共贏思維的核心就是要如何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向四周延伸思維的觸角,找到與你所需資源之間的內部關聯,謀求多方共贏互惠的局面;比如,東航于近日宣布與淘寶網合作,在淘寶商城拓展售票渠道。一旦這次合作嘗試成功,東航將從此跳出“給人打工”的尷尬境地,而淘寶方面,我們甚至可以預見,一旦這次與東航的合作試水成功,對其他的航空公司將產生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映,甚至像“攜程”“藝龍”這樣本身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服務平臺,都會向淘寶商城靠攏,而相應地,淘寶商城的渠道和品牌價值將進一步得到提升!這里的核心邏輯就是一個雙方共贏的“借勢”思維,當然里面還有更多的在資源層面的互補因素,如目標客戶的趨同,服務與渠道通路的互補等,這里不做討論。
我們討論博弈思維,是因為,盡管有了“借勢”“共贏”的思維,但我們必須要對“借勢”過程中的利益分配、主導地位等因素予以充分重視,知己知彼,方能在共贏、整合當中掌握主動,否則利益將可能流失,甚至會導致全盤皆輸。比如,今年以來,炒的火熱的3G,電信天翼,在3G手機操作系統上“借勢”策略的失誤,幾乎讓電信天翼3G淪為操作系統平臺的“管道”服務商,而反觀中移動,在與google積極合作“借勢”的同時,集中力量加快突擊手機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平臺,中移動總裁王建宙警告自己的員工,“在這個問題上,倘若我們無法占領主導地位,中移動遲早也會淪為google的“管道”服務商,中移動絕不可以淪為管道商!”。在領導行為學中,博弈思維是一項“素質”,而絕不僅僅是一門技術和知識,建議我們的企業領袖們,尤其是初創時期的中小企業領袖,更要在“博弈思維”的提升和運用上多下些功夫。
系統思維,是企業領袖在盈利模式制定時應具有的統攬全局的思維能力,《第五項修煉》曾經備受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其在“系統思維”方面的獨到見解,從“借勢”之初,就要對盈利模式涉及的各個環節間的內部規律與聯系胸有成竹。騰訊的看似一個簡單的IM溝通平臺,現在想一下,很多行業都對這個“小企鵝”畏懼三分,有人說,騰訊的的系統布局發展到今天,只要他想做一些事,這個行業幾乎沒人可以招架得住,你可以說這是一些人的災難,但更可以說,這是騰訊在“系統思維”布局下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