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推出新技術,不如第一個將這項新技術應用到市場重要。比如說,斯沃琪并不是發明石英技術的制表公司,但它是第一個意識到,利用這種新技術生產出來的手表,不斷能夠高度精確,而且還可以作為大眾買得起的時尚配飾。正是對新技術進行合理的市場開發,讓斯沃琪超越了發明石英表這項新技術的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制表集團。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以蘋果的iPod和iTunes商店為例,蘋果也不是第一個發明MP3播放器的公司,但他創造了iPod+iTunes的模式,讓讓消費者發現和購買音樂,把音樂加入到個人播放列表中,使得音樂變得更加方便使用,同時解決了音樂工業普遍面臨的盜版問題。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不僅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習慣,而且顛覆了整個音樂產業。
斯沃琪和蘋果這兩家公司都不是業內第一家引入某種新技術的公司,但他們發覺了這種技術最有意義、也最能盈利的應用方式,從而獲得了巨大成功。我們可以將這種將新技術應用到新產品中的策略稱之為“技術頓悟”。只不過這種“頓悟”的能力,不是某個孤獨的天才人物突然之間直覺的靈光一現,而是可以系統地培養出來的一種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這種“技術頓悟”能力呢?市場調研是不行的!在傳統的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致力于。但如果企業想創造出突破性的產品,就應該去理解新技術如何能夠用來滿足客戶自己都未必意識到的需求。因此,這樣的問題不應該問現有的客戶,而是求助于來自其他領域、能用全新角度看待客戶的專家。
看看飛利浦公司是怎么做吧。這家公司研發出了醫療環境體驗技術(英文簡稱AEH),這是一項突破性的應用,能夠緩解患者在進行CT、核磁共振以及其他醫學掃描時的緊張感。AEH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更加放松的環境,不僅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而且讓CT掃描所需的時間減少15%〜20%,使患者接受的放射量減少25%〜50%。
在研發AEH的過程中,飛利浦并沒有以客戶的已有需求為基礎對技術進行評估,而是把精力放在了開發全新的用戶體驗上。為了實現這一點,該公司集合了臨床心理學、互動設計、建筑學、室內設計、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和文學等方面的專家,請他們闡釋該如何運用新技術,然后把意見綜合起來形成產品概念,創造出原型產品讓客戶和用戶檢驗。
記住!在一個技術革新日新月異,每個人都容易獲得新技術的市場中,新技術并不能確保你能在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真正的贏家不是首先獲得新技術,并利用新技術來改進已有產品的公司,而是那些理解這些新技術如何能夠用來創造更好的客戶體驗的公司。而在所有的贏家中,大贏家則是那些學會了系統地、一個接一個地培育出“技術頓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