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終歸會過去,說不定什么時候還會再來,因此必須盡早固本強基,以期早日枝繁葉茂。固本強基需在三個方向上努力,根基要深,根須要廣,樹根要壯。
1. 根基要深 - 根植于客戶的土壤,而且不停地向下向下深入深入
1)穿上客戶的鞋子:草根型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夾縫中生存和成長,客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對客戶有求必應那是應該的。但是只要企業稍微具有了一點規模,一種脫離客戶的傾向就會出現,比如讓客戶等一等回去跟經理商量商量什么的,就成了員工的口頭語。也有時是由于企業視角的問題,而在無意間忽視了客戶的需求。今天下午我在寧波飛機場候機室就不得不忍受“飛機延誤抱歉通知”兩個小時不間斷的轟炸。寧波機場本來就不大,下午6點鐘左右無非就是4、5個航班,由于某種航空管制的原因,這幾個航班都晚點了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于是機場的所有喇叭全部開動,一刻不停地反復提示旅客飛機延誤了多少時間,要求大家耐心等候,非常謝謝之類的套話。也許機場控制室的人員覺得他們及時通知旅客已經算是夠客氣了,但是只要他們肯多走一步離開辦公室,在候機室坐一會,就能感受到那些高音喇叭有多煩。所以,企業永遠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客戶的需求就是如此,你必須經常地穿上客戶的鞋子,戴上客戶的帽子,親身體會之后才能“聞到”客戶的味道。
2)強化你的“粘性”:滿足客戶現有需求其實只是及格水平,你還必須不斷地向客戶縱深發展。你本來只是把零部件成批地送往客戶的中心倉庫,以后你要嘗試將其送到車間附近,能否幫助客戶管理庫存,以便一旦庫存下降到某個程度,你就自動補貨,或者你送貨到機臺,甚至是幫助客戶完成一道工序或者是幾道工序。因為所有這些一般都不是客戶的核心能力,如果有人愿意為其承擔,客戶可以把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上面。你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你公司的同事會反對你說,這不是你們的本質工作,客戶也沒想好是否付錢給你讓你做這些事,但是你一定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因為你在客戶的業務中嵌入地越深,你所能獲得的客戶知識就越豐富,你對客戶的“粘性”就越高,客戶就越離不開你。
3)形成你的獨門絕技:只賣苦力是不夠的,你還需要不斷磨練你的“商業洞察力”,這個詞有些炫,它的意思就是我反復強調的那個“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那個“一”(可能更玄了),也就是你的業務的本質。你的客戶一定期待你質量穩定、價格低廉、按時交貨、服務周到,但是你完全不需要在這些方面同時做好,你的資源也不允許你那樣奢侈。所以你一定要找到客戶最最關注的那一個指標,比如你生產的是家俱,一般交貨周期是6個星期,假定你判斷客戶對于交貨期這個指標非常看重,那你就要設法將交貨期從6個星期降低到3個星期。先不要跟我說做不到,如果你不想做到,永遠都做不到。在有生之年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稻盛和夫就說,只要你全力以赴,神就會出現。只要你把3個星期當成你的致命核武器,你就一定能夠想出辦法,而一旦你做到了,你的競爭對手就傻了,你的客戶可能也驚呆了,于是這就成了你的獨門絕技。
2. 根須要廣 - 永遠不要停止擴充你的客戶基礎,而且要快
1)簡單的前臺、標準化的后臺:你必須永不停息地擴展你的客戶群,但不要傻干。想想麥當勞或是其他特許經營的例子。我把麥當勞的基本運營模式歸納為“簡單的前臺、標準化的后臺”。前臺(開一家分店以及經營一家分店)的流程必須足夠簡單,才可以快速復制;而且因為簡單,也降低了對你前臺主管的素質和技能要求,這樣你就不需要依靠天才也能發展壯大。假如你需要在全國擴展你的銷售網絡或者服務站,你必須將前臺和后臺所做的事情進行明確區分,確保他們在前線所作的事足夠簡單,而把那些復雜的財務核算、采購處理、呼叫中心等等可以標準化的環節整合到后臺。在后臺,要盡量利用信息系統進行標準化的處理。
一家醫療服務公司的董事長曾經非常熱衷于提升公司的領導力,并特別關注下屬公司的業務經理綜合能力的發展。按照董事長的要求,業務經理應該既能夠做臟活(維護各種關系),也能干累活(管理日常業務)。然而,培養一個全能業務經理談何容易,甚至找到有培養潛力的人都很難;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家又辭職自己開公司發財去了。后來,董事長想明白了,業務經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后臺系統的建設。提升后臺系統的處理能力,減少前臺業務的壓力,也同時降低對前臺經理和員工的能力素質要求。
2)跑馬圈地,擴大客戶群:受制于你的生產和交付能力,你為一個客戶提供的價值可能有限,但是只要在客戶看來物有所值,你就要不斷擴大你的客戶基礎,就像跑馬圈地一樣,先圈進來,然后隨著你的交付能力的提高,逐步深化你對客戶的價值,加強你對客戶的“粘性”,也就是精耕細作。
3. 樹根要壯 - 幫助你的員工發現工作的意義
1)注意“悲慘工作的第一個信號”:你企業的樹根不是別的,就是你自己的員工。你要不遺余力地提高員工凝聚力,形成了“鐵打的營盤”自然就能夠吸引更多“流水的兵”。最近在索尼和夏普的一個供應商那里參觀,在精密零件沖壓生產線旁邊我站了好一會(對于沖壓工藝我是略懂一二的),我在感受那種“叮、叮、叮、叮”的節奏。我覺得那種韻律很美,真的,就像打擊樂一樣,渾厚而深沉。你可能會說我是看熱鬧只呆了一會,自然感覺不到它有多煩。但我想說,其實差別只在一念之間。面對你旁邊的噪音,你心越煩,那噪音就越煩;而假如你放松并平靜下來,那噪音好像就漸漸離你而去了。不抽煙的人覺得抽煙的人很煩很無聊,不喝酒的人覺得喝酒也沒啥意思。一件事情吵不吵、煩不煩、是否無聊或是否有意思,取決于你賦予它什么意義。
曾經有一位郵遞員踏著自行車整天走街串巷,有時還被狗攆,覺得挺沒意思的。如果不是為了糊口飯的話,或許早就不干了。后來他遇到一位高人,高人指點他說,你其實是福音傳遞者。一句話,讓他恍然大悟。他算了一筆賬,他每日 送的100封信件中,有20封是父母寄給子女的,有40封是子女寄給父母的,有 20封是同學朋友之間聯絡感情的,還有20封是幫忙做生意的。有的信可能是久旱逢甘雨,有的信可能是他鄉遇故知,每一封信被打開的那一瞬間可能就是一份驚喜或是一串淚珠。他每日 都在創造著這樣令人激動的時刻。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他都是伴著這些甜蜜的回憶進入夢鄉,第二天又懷著同樣心情開始一天的走街串巷。
人變了嗎?工作變了嗎?都變了,也都沒變。變化的是你發現了工作的意義之后的工作狀態。做服裝的、送外賣的、操作機床的、為客戶上門修電器的,他們能發現工作中的意義嗎?還是僅僅像先前的郵遞員一樣只是混口飯而已嗎?在《悲慘工作的三個信號》(英文版有售)中,第一個悲慘信號就是員工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悲慘的工作無法讓人傾情投入。我不懂心理學,但我在想,你做一件你熱愛的工作與一件你痛恨的工作,其工作效率至少相差3倍。
2)不要舍近求遠,就依靠你身邊的資源:福特曾說過,我要的是一雙手,怎么來了一個人。如果你也只是看中你員工的一雙手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就僅僅是手,而不是他或她的思想和智慧。關心一下你的員工,幫助他們發現工作的意義,你會憑空提升 20%的勞動生產率。而且,只有那些為激情所鼓舞的員工,才能夠幫助你完成上面我們討論的兩個方面任務,也就是,深其根,廣其須。
4月27日全球管理大師中的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上海發表演講,他的核心觀點就是,度過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激發員工的熱情和創造力。有了激情和創造力,什么戰略都會成功;反之,只有戰略而沒有員工的奉獻,就不過是自娛自樂而已。
草根型企業的成長法則,或許也適合稍微長大一些的企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