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業并購潮起!
行業整合期大有機會
2011年第二季度的投資熱點驗證了一句名言:真正的投資家在低潮時入手。盡管受到通脹、人民幣升值等影響,制造業成本高企,珠三角與長三角頻頻傳出中小企業倒閉傳聞,但投中集團旗下數據庫產品CVSource 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制造業、能源及礦業、互聯網三個行業投資活躍度居前三。其中,制造業披露的投資案例達到18起,僅2011年6月,就有8起投資案例發生在制造業。
投中集團高級分析師馮坡在一篇報告中指出,制造業的并購行為異常活躍,集中度不斷提高,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估值小于等于10倍,正是良機
從數據看,第二季度中國并購市場交易完成的案例涉及21個一級行業。交易案例數量按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能源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并購數量分列前三位,以93、82和54起,分別占并購案例總數量的16%,14%和9%。
制造業的并購重組,所需的資金量較大,動輒幾十億或數百億,這些大項目很難得到銀行的支持,并購基金恰恰能迎合這一融資需求。根據《經理人》從多家PE機構調查得到的消息,2011年上半年,隨著政策解禁,目前僅北京一地,就有近30家并購基金醞釀成立。這對制造行業的并購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并購的活躍表明,制造業的大規模重組已經開始,事實上,真正吸引投資者的是性價比很高的誘人估值。
此前由于上市熱潮而帶來的估值偏高的跡象正在消退,許多制造企業的估值回到了合理的區間,甚至由于經濟不景氣因素,估值偏低的情況比比皆是。財富證券分析師王群分析,以國際工程機械龍頭公司卡特彼勒為參照,1997〜2008年的估值水平是16倍PE上下,而國內的一些機械類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在10倍左右;未上市公司習慣用上市公司做比較,那么大部分非上市制造型企業的估值水平應該在10倍以內。“大部分傳統制造型企業的估值相當低。”漢能投資集團高級副總裁宗小莉認為,在金融危機后,這是PE進入的最好時機。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向《經理人》指出,資本市場投資需要有超前思維,產業發展低潮正是其投資發展的重點時期。只要宏觀經濟發展的走勢趨勢不發生改變,投資回報率必然超過正常水平。
裝備制造受青睞
2011年6月的8起制造業投資案例,幾乎三分之二發生在高端機械制造領域,包括了數控機床等高新尖機械產品的制造,也稱裝備制造。如表1所示。《經理人》認為,當下保障房建設、高鐵網絡建設以及企業轉型、刺激經濟為目的基礎建設,都是引發高端裝備制造的良好契機。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問題》、《2009〜2011年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文件的密集推出,和“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預示我國裝備制造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高特佳投資集團2008年就注意到這一趨勢,并搶先下手,2010年,該公司投資的鄭煤機、山東礦機成功IPO。在高特佳高端裝備直接投資事業部執行合伙人徐進瀾看來,后金融危機時代,國家大力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節能減排、企業自主創新等,而這些都需要擁有一個穩固的制造業作為基礎。
他認為,值得投資的制造業高端領域,主要表現在:
1. 知識、技術密集,體現多學科和多領域高、精、尖技術的交叉與集成;
2. 價值鏈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
3. 處于產業鏈的核心部位,發展水平決定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投資者在甄選投資項目時,注意避開那些大而不強的企業、缺乏專特精的中小企業,以及研發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創新體系亟待改善,依賴引進技術多、自主知識產權的術少等類型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