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與她的團隊現在卻覺得,“資源”兩個字簡直是為公司量身定制的關鍵標簽,如今,無論是公司戰略定位還是運營策略,都離不開“資源”。用這位方正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的話,“我們的戰略定位就是做資源整合型城市運營商,我們的使命和愿景是助推十二五規劃開啟的中國城鎮化新路。”
愿景很宏大,但是諸多細節卻在這位被稱為“美女老板”的心中。“我往往不想自己是地產公司老總,而想自己就是用戶,如何選房子?希望城市環境是什么樣?希望小區有什么服務?……”坐在記者對面的余麗娓娓道來。愿景已在濟南、開封、昆山等地陸續變為實景,但這只是余麗和她領導的北大資源的試點。
某種意義上,與大多數地產開發不同的是,余麗為公司再造設計的路徑是“戰略先行、品牌跟進、總體布局、項目展現”的一套“倒推”方式。原因無他,用余麗的話說,“站在方正和北大兩個巨人肩膀上起步,自然會有宏偉視野與廣闊平臺。做不出來反而是個怪事。”
這種路徑也許與她的女性身份有關。作為業內少有的女性商業領軍者,她坦承自己關注細節、追求完美,“但我也喜歡被員工叫作余哥,我希望自己要具備男人的很多優秀品質。”
戰略先行
《21世紀》:北大資源的戰略定位與多數地產商有明顯差異,為什么做出這樣的定位?
余麗:我2008年接手這家企業,那時正好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也是中國的地產調控比較厲害的時候。我當時就和我們的戰略部門講,說我們是生不逢時,但我非常希望把北大資源迅速地在中國的地產行業里面做出特色。我們的團隊進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北大資源有哪些獨有的資源?”
我們最后總結出,我們是方正五大產業集群中的一個,有方正的很多產業作為支持;我們是北大的企業,北大的教育資源也是我們獨有的。在這個基礎上定出了自己的戰略定位,就是一定要依托北大獨有的教育資源和方正獨有的產業資源,去打造自己獨有的一種資源整合與開發模式。
單一的住宅產品開發我們沒有核心競爭力,我們的競爭力就在于我們擁有強大的教育、醫療、健康、科技資源。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植入到社區里面去,為居民提供優質的軟服務。同時把方正的其它產業投資合理布局,為當地政府提供長期的稅收與社會就業機會。這些資源都是任何一座城市所需要的主要功能。那么做一個資源整合型的城市運營商,就是這樣定位出來的。
《21世紀》:這種戰略定位有哪些優勢?現在跟你當年設想的目標有差距么?
余麗:兩年多下來,現在我是越做越有信心,越做感覺越豁然開朗。“十二五”規劃首次提出要預防和治理“城市病”。顯然,中國城鎮化的重點已經從速度轉向優化,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這樣的轉變需要什么樣的開發商呢?在我看來,需要能蓋房子,更能發展城市;既有調配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又符合國家新城鎮化戰略需求;既能實現企業利益,也能實現居民安居樂業的升級型開發商。
我們是北大和方正的企業,這就好比站在兩個巨人的肩膀上,起點就高一些。比如我們可以做北大獨有的教育地產,在規劃里面植入北大教育體系,從小學、中學到幼兒園,從三歲開始,讓孩子就可以離北大更近一點。還可以圍繞著健康這塊打造健康地產,因為北京大學醫學部下面目前有近十家臨床醫院,都可以作為我們強大醫療服務體系的支撐。這兩張是王牌,是非常強的。
方正的金融產業資源對我們強大支撐點是在養老,真正的養老地產一定是醫療服務體系、產品開發能力和金融產品的無縫整合。現在還沒有一個能把自己的養老成本進行投資化的理財產品,我們就可以借助國外經驗,專門圍繞著居民的養老保險、養老投資、房產等設計一些金融產品。作為客戶來講,他自然就會選擇我們開發的養老社區。
目前看,我們的戰略得到了政府和市場的認可。很多政府對我們表示出了一種極大的歡迎態度,甚至有的市長書記親自帶隊到我們集團,希望我們到他們那里進行大區域的一二級開發。2009年一年我們談了很多項目,像我們濟南的2500畝的徐李片區項目,崇明島十平方公里的國際商務論壇區合作項目,河南開封35平方公里的開封新區運糧河項目等等。
變革創新
《21世紀》:那在執行戰略當中,北大資源有哪些創新性的舉措?
余麗:城市運營這種資源配置的方式本身就是創新的,我想我們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獨特的商業模式。有別于傳統開發企業,我們定位于資源整合型城市運營商,這是種“優勢資源導入、城市運營區域開發、一二三級聯動、全產業鏈收益”的優化商業模式,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傳統開發企業的盈利來源較為單一,而我們不但產品定位不會單一狹隘,反而業務結構、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從基礎設施工程前期投資所產生的利潤,到土地熟化后出讓的溢價,再到房產銷售收入以及持有性資產的經營收入以及資產增值紅利;甚至可以通過服務持久挖掘客戶的終生價值。這種開發模式的優化,收入的多元化使北大資源能夠更自如的參與到城市化的進程中去。
很多人說這樣做的概念太大,操作復雜,進展緩慢。當然任何一種創新都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的風險。作為北京大學的企業,我們在追求企業利益的同時更要自覺地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我們的這種開發模式更能夠協助政府進行合理有效的城市規劃,規避所謂的“城市病”,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推動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實現了企業利益與政府利益、社會需求、居民所需完美的統一。
《21世紀》:除了戰略,你在公司變革中還特別注意了哪些方面?
余麗:你問的很好。作為一種新模式的實踐者,我們現在處于快速發展期,我們的人才來自五湖四海,怎么把這些人凝聚在一起,發揮他們的最大潛力,怎么讓他們認同方正,認同北大資源的企業文化,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我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包括我的言傳身教,包括領導班子的傳幫帶,也包括企業文化活動等等。
比如我們有一個資源大講堂,包括我在內的總辦會的領導全部上陣,14家所屬公司一家家去講課,每人講不同的題目,就是讓干部們統一思想,認同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現在我們已經給三千多人講了課。對于員工,我們有總裁下午茶,我本人與普通員工直接面對面交流,工作和個人的事情都可以聊,增進了情感交流,效果非常好。
我經常會講,專業人做專業事。作為企業一把手,我希望給員工提供一個能徹底發揮潛質的平臺,我會更多的去關注員工感受與才能,關注他們的工作快樂指數和生活幸福指數。光工作好不行,我希望大家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完美平衡。既要會工作,又要會生活。
方正集團董事
高級副總裁兼CFO,北大資源集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