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家居、保健與個人護理產品生產商利潔時集團的CEO卻在兩位主將的堅持下接受了這一創意。結果,利潔時推出了公司歷史上最成功的新產品。
“邊緣-中心”法,是績效卓越的企業在制定戰略時采取的新方法,換言之,就是尊重少數派的意見。
“邊緣-中心”法并不會取代傳統的戰略規劃方式,它是對傳統模式的一種有效補充。為使兩者相輔相成,企業必須在有效進行傳統規劃的同時,保持其邊緣性——即支持創業型領導者,扶持新業務,并為重要的新創意提供種子資金。
市場邊緣戰略
企業經常通過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了解消費者需求。但其中隱藏著風險:目前針對大量消費者進行的調查研究可能無法提供有效的市場信息。很顯然,普通消費者對產品基本滿意,這無法推動產品或服務的進一步開發。
通過了解“領先用戶”——那些對產品使用具有極高要求的用戶,3M等公司發現了這一問題的解決之道。例如,3M公司在研究如何降低手術患者的感染率時,并未針對傳統醫院,而是對流動軍隊外科醫院進行調查。雖然這種方法已使用近十年,企業仍能從服務范圍外的某些特定消費群了解有效信息。
此外,最近開始出現了解消費者邊緣需求的一種新方法,即所謂的知識創新區。創新區仿效自由貿易區模式,鼓勵消費者、學術研究部門及政府部門等聯系相對較少的單位進行合作和知識轉移。例如,某玩具生產商可建立由孩子、家長、老師、教育人士及幼兒開發專家等組成的知識創新區。重要的是,該創新區不僅需要涵蓋產品的終端用戶,還需考慮其他相關人士,因為他們同樣能提出有價值的見解。
歡迎外部人士參與
企業已無法單槍匹馬取得成功。完全依靠企業力量完成研發活動、推動新產品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雖然如今多數企業認識到開放創新的重要意義,他們或許仍苦于無法讓外部人士參與到產品創新過程中來。進行公開競爭是一項有效機制。
以思科公司為例。該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內部舉辦創新競賽,鼓勵創新。2007年,公司管理層決定邀請外部人士參與I-Prize競賽。思科公司明確表示該競賽旨在創新,而不只是改進原有技術。公司以重金25萬美元來懸賞金點子。思科新興技術部門首席技術官吉多·喬雷特在《哈佛商業評論》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發掘可以創造多達10億美元業務的新點子。”
當然,讓外部人士參與企業創新,有可能導致保密信息的泄露。出于這個原因,一些企業只允許他們信賴的相關人士、供應商或商業伙伴參與創新活動。還有一些企業嚴格控制合作環境,讓外部人士有限地參與。
地方授權
要利用來自邊緣業務的各種機會,許多績效好的企業給予區域經理較大的靈活度,使他們能夠迅速把握市場機遇。
當百思買紐約某店面經理發現附近有一個很大的巴西人社區時,他開始設法去滿足這個市場的需要。他首先雇用了能說葡萄牙語的員工。得知說葡萄牙語的巴西人的大型旅游船經常在紐約停靠后,他聯系了旅游公司。不久之后,巴西人經常乘坐旅游大巴光顧這家店,進行大采購。
2007年,百思買前CEO布拉特·安德森在接受《財富》雜志訪問時表示:“如果我們等著明尼蘇達的某個人提出那個想法(公司中西部地區總部),我們現在還在等著呢。”他還說:“我認為一些最好的創意來自遠離CEO辦公室的人——那些每日 與客戶打交道的一線員工。”
伊利諾伊工具公司也堅持類似的理念。事實上,分散決策已成為該公司的一大文化,該公司其實是一家擁有數百家獨立業務部門的控股企業。
在吉姆·法雷爾任職CEO期間,他不要求獨立的業務部門每月向他報告。公司總部運作精簡,只提供會計和其他財務功能、投資者關系、最小的人力資源支持以及為各部門開發應用方案的研發隊伍。此外,只要某業務部門規模過大(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伊利諾伊公司就將其拆分,以保持扁平、分散的企業組織結構。這一做法確保了進行重要決策的管理人員不會偏離他們服務的市場。2005年就任CEO的大衛·斯皮爾沿用了這一方法。
邊緣控制戰略
對于如何制定新市場的開發戰略,我們的研究發現這些戰略過程乍看比較隨意,甚至混亂、無法控制,但經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這些流程其實清楚明確、十分合理。首先,戰略過程雖然松散,但具備連續性。其次,這需要長久的堅持,但不是一成不變的。
績效好的企業往往不會在銷售停滯或利潤下滑時才采取新的戰略、調整競爭基礎。績效好的企業總能在某個時刻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所有這些事情。
雖然績效好的企業的戰略制定流程不會一成不變,但他們卻一直堅持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即便對最領先的創新企業而言,要做到這份堅持也是出奇的困難。
一度讓3M公司引以為豪的是,公司至少1/3的銷售額來自新產品——在過去5年內推出的產品。但是,自2001年新管理層引進通用電氣的六西格瑪項目,并加緊財政控制以來,這一比例減少到1/4。3M對效率的強調超過了長久以來對創新的關注。3M發現,即使是像六西格瑪這樣具備最好初衷的計劃和項目,也可能損害企業的戰略目標。
這正是我們提倡利用邊緣-中心法制定戰略的原因。戰略本身與更新相關,而更新關乎創新——不僅是技術或產品創新,更是管理、組織和流程創新。(文章經過本報編輯與刪節)
作者介紹
保羅·紐恩斯是埃森哲卓越績效研究院的主管研究員。提姆·布銳恩是埃森哲戰略規劃部高級經理和埃森哲互動技術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