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一年一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喬布斯在臺上宣布兩款新版本的操作系統以及一個新產品iCloud,一連串的新功能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其實都不是蘋果公司自己想出來的,幾乎全是“借”來的,這也是喬布斯的一貫風格:創意并不值錢,做出來才值錢。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特別關心,那就是蘋果公司雖然很小氣地把一堆東西全部拿來自己做,但是卻很大方地選了一個伙伴進行深入整合,這個合作伙伴就是Twitter(推特),這給了Twitter莫大的好處,因為從此他們的用戶能夠更方便、更快捷。
你 一 定 會 問 ,那Facebook咧?這便是奇怪的地方。照理說Facebook的使用者人數比Twitter多三倍,如果給了Twitter深入整合,那怎么可能漏了Facebook?要知道蘋果公司之前和Facebook在其它方面有過合作的。
所以,這次一定不是執行層面的問題,而是“政治角力”下的選擇。到底Apple和Facebook之間,有什么利益的沖突,為什么最后讓Facebook沒有被深入整合到蘋果的新平臺里面?
美國一位業內人士在科技博客BetaNews寫了一篇文章,推測這個發展背后的原因,他的幾個主要觀點是,蘋果和Facebook的重點其實都在內容,蘋果希望使用者的照片透過iCloud能夠自由地在iPhone和iPad之間流動,但Facebook卻希望使用者透過Web + Apps來瀏覽其平臺上的內容。雙方都希望借此鎖住客戶,都在想搶同一批內容,當然會有矛盾。
其實Facebook也是一個作業系統,上面應用程序數量不比蘋果少,它最大的收入來源是廣告。美國一家調研公司6月20日稱,2011年Facebook在美國顯示廣告市場的營收將增長80.9%至 21.9億美元,從而使Facebook超越雅虎成為美國最大的顯示廣告銷售商。
說白了,Facebook和蘋果公司在平臺上有著矛盾,而喬布斯是非常厭惡“平臺上還有平臺”這種事情的。
此外,對蘋果公司的iOS系統來說,它最需要的功能是“狀態更新”,也就是去了解使用者在做什么,和“聯絡人整合”,這兩點Twitter都能提供,所以并不特別需要Facebook。
還有幾方面,我覺得同樣值得思考。
第一,微軟公司是Facebook的早期股東,到現在還持有相當比例的股票,這比率雖然沒有大到可以完全影響Facebook的策略,但卻往往在關建時刻讓Facebook會選擇和微軟合作;微軟和蘋果是一對“冤家”,利益權衡不能不考慮。
第二,Facebook一直想做手機,雖然坊間都不看好,但扎克伯格好像矢志不渝,喬布斯也會因此感到威脅。最近HTC就和Facebook合作推出了一款“臉譜Android”智能手機,現在已經登陸香港市場,手機上設計有專用的Facebook鍵,據說未來還會登陸中國內地市場,不過因為中國內地用戶登錄不了Facebook,它可能改和內地SNS網站合作,譬如開心、人人、微博等。
第三,扎克伯格并不是蘋果粉絲,他曾經公開挖苦iPhone,他必須要買四個充電器,因為隨時都可能沒電。
當然,一個商業策略的成型,背后不可能只有一兩個原因,也不可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即使現在這樣決定,也不代表永遠不會改變。身為創業者,除了持續觀察他們間的明爭暗斗,我們更要去理解背后的和各種利益權衡與各自的深思熟慮,以及值得效法的地方。
(作者系臺灣 “之初創投”AppWorksVentures的創辦人與合伙人;感謝科技博客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