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
從中醫的角度講:上工治未病——最高明的人、最高明的醫生,通過養生和保健,使自己與自然、社會和人體自身各組織器官和諧相處而讓人少得病、不得病;中工治微病——聰明的人、聰明的醫生,在人亞健康時,就及時發現、及時調控,使之向健康轉化而不向疾病轉化;下工治已病——不聰明的人、不聰明的醫生,等到有病才去醫治,但是,真正到了這個階段,醫學也會有很多無能為力的地方;愚工不治病——愚蠢的人,有病不治,用命換錢。人如是,而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中醫的思想是宇宙觀和系統論。其特色是:天人合一、扶正固本,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而企業管理最注重的方面就是企業是一個系統,企業是一個整體。從某種角度看,吉姆·柯林斯的《再造卓越》就是想在企業走向衰落、崩潰之前,讓管理者能夠及時從他的研究中,發現“企業衰落的五個階段”,并從中找到每個階段癥結和根源,從而解決它。
用他的話講就是:“我認為企業的衰落和人患病是有相似之處的:患病早期,不容易察覺,但卻容易治愈;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很容易察覺,但卻很難根治了。企業也一樣,表面看起來或許堅不可摧,其實已經病入肌體了,很有可能會一落千丈,墜入深淵。”
在他看來:“一家企業陷入了低谷,并不意味著研究它在巔峰時期的表現就沒有任何意義。但在另一方面,我自己也開始越來越感興趣:強者為什么會衰落呢?一些昔日的行業帝國為何基業難以長青呢?我們從中能夠得到怎樣的啟示?后人又該吸取什么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企業衰落的五個階段
企業衰落第一階段:狂妄自大
優秀的企業可能會變得故步自封。盡管企業的領導做出了糟糕的決策或是喪失了自律性,但企業原先積累起來的力量在短期內仍會推動它繼續前進。當我們變得傲慢自負,認為成功是理所當然的,而忽略了最初成功的真正動因時,衰落的第一階段就悄然降臨了。當成功者開始把自己的成功掛在嘴邊(“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些特別的事”),而不是深入發掘、洞悉成功的原因(“我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我們知道為什么要做特別的事,我們也知道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原來的做法并不管用”),那么衰落很有可能就會接踵而來。
企業衰落第二階段:盲目擴張
第一階段滋生了目空一切的傲慢情緒(“我們這么厲害,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會讓你進入衰落模型的第二階段。如果你有這種貪得無厭的心態,就會希望企業的規模越做越大,增速越來越快,聽到的贊美越來越多,得到的所謂“成功光環”也越來越炫目。處于衰落第二階段的企業已經丟棄了將它們帶到第一階段成功之前的持久創造力,在無法取得卓越成就的領域盲目擴張,抑或過分強調增速而不能確保取得領先優勢,或者同時犯下兩種錯誤。對任何成功的企業而言,驕傲自滿和因循守舊都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盲目擴張更能準確地解釋它們失敗的原因。
企業衰落第三階段:漠視危機
當公司進入衰落第三階段之后,內部的預警信號開始頻現,但是公司外部“固若金湯”的表現讓公司領導者對不佳的業績視而不見,或是認為困難只是“暫時的”、“周期性的”、“不至于那么糟糕”、“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衰落第三階段,領導對負面的數據半信半疑,對于正面數據則夸大其詞,把模棱兩可的數據都解讀成好消息。當公司遭遇挫折的時候,決策者會把責任歸咎于外部因素,而不是去承擔責任。
企業衰落第四階段:尋找救命稻草
在衰落第三階段累積的威脅或風險轉變成了現實中的不利局面,企業兵敗如山倒的頹勢盡人皆知。關鍵的問題在于,公司的領導者會作何反應?是去抓救命稻草,還是回歸最初的創造輝煌之道?處于衰落第四階段的公司在尋找救命稻草的時候,會有一些常有的表現,包括起用躊躇滿志的領導、采用激進卻未經證實的策略、推行暴風雨式的變革、研發一鳴驚人的產品、嘗試改變行業版圖的收購或是尋找其他一蹴而就的良方。采取這些突擊戰略的效果最開始看起來還不錯,但最后的效果就不一定理想了。
企業衰落第五階段:被人遺忘或瀕臨滅亡
一個公司在衰落第四階段停留的時間越長,越是急迫地想要尋找脫困辦法,公司的處境就越有可能急轉直下。在衰落第五階段,因為屢屢受挫以及代價頗高的犯錯,公司的財力大受影響,士氣受挫,公司的領導者已經放棄了打造卓越未來的努力。有些時候,公司的領導者干脆把企業一賣了事;還有些時候,企業慢慢衰落直至被人遺忘;如果碰到一些極端的情況,企業馬上就壽終正寢了。
當然,吉姆·柯林斯在他的《再造卓越》一書中,并沒有給大家一個“黑色”的結尾,用他的話說:“我們在從事這項研究時,心里也帶著美好的愿望。一方面,如果企業知曉衰落的風險地圖,那么它們就能夠盡早地預警,以扭轉頹勢。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一些公司即便深陷衰落第四階段,依然能夠擺脫危機,有些公司復蘇后的表現比之前更為強勁。像紐柯公司(Nucor)、諾思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和IBM公司在歷史上都曾陷入過低谷,但最后都再鑄了輝煌。”
的確,每個公司都經歷了沉沉浮浮,很多公司在歷史上都顯露出了衰落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跡象,甚至出現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跡象。然而,公司出現衰落第一階段的跡象并不代表公司一定會跌落至第五階段。吉姆·柯林斯所研究的資料表明,至少在過去100年的歷史中,企業并不一定會因出現衰落第一階段的跡象而分崩離析。公司也許犯過錯,跌至衰落的階段,但是初嘗衰落的苦果并不意味著公司就回天乏術了。只要公司不是處于衰落第五階段,你還是可以打造出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