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界,有這么一句話,說大企業長不了,小企業長不大,道出了中國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普遍遭遇到的“通病”,而反觀西方國家的一些企業,從做快餐的麥當勞,到做飲品的可口可樂,都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那么,中國的中小企業為何做不大,或者說為何做大了卻長不了呢?
除了企業的外部諸因素外,這主要是中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如下限制企業發展的“六大”瓶頸。
瓶頸一:目光短淺,缺乏戰略眼光。這是目前大多數中國中小企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由于現在市場競爭的加劇,很多企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戰略規劃,生存的危機又迫使一些企業鋌而走險,不惜以犧牲產品質量,過分“透支”企業信譽為代價,到頭來,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害人又害己。
瓶頸二:有“法”不依,管理混亂。中國的企業內部制度不可謂不多,有些企業的規章條文也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但真正能夠認真執行的又有幾條,掛在墻面上的多,落實執行的少,有的企業更是“一支筆,一言堂”。這就造成一些中小企業也包括一些大型企業內部管理的混亂,混亂的結果是人浮于事,各種潛在的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
瓶頸三: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知人不善任。這是目前中國中小企業老板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癥結所在。
瓶頸四:缺乏審計成本意識,績效管理跟不上。現在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都缺乏審計及成本意識,績效管理差,企業月度、年度贏利或虧損多少,都不很明了,“迷迷糊糊”過日子,此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造成浪費現象嚴重,賬目混亂,企業的發展缺乏內在驅動力。
瓶頸五:閉門造車,公司策略缺乏可操作性。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嚴重存在“想當然”現象,很多策略不是建立在科學的市場調研基礎上,而是隨心所欲。公司領導往辦公室一坐,幾個人一商量,不管可行不可行,便計劃生產什么產品,定出什么營銷規劃或政策,結果,一到市場上,不適銷對路,或制定的政策不切合實際,結果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
瓶頸六:定位不準,四處出擊,造成企業“虛空”。很多中小企業,在對自己的品牌及企業定位上,存在誤差。明明是小企業,卻偏偏“以小充大”,看到其他企業打廣告,做出了業績,就自己也趕快打廣告,結果,由于產品的鋪貨率及相應的管理沒有跟上,造成廣告“空投”,白白浪費了資源。
再一點就是,不能有效地集中資源,攻其一點,做大做強,而是四處出擊,結果往往是“四處碰壁”,效果出不來,市場平平淡淡,致使企業發展沒有后勁,甚至面臨倒閉破產邊緣。
目前,市場的大門正在逐漸向外開放,中國的中小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除了外部環境、企業體制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看這些企業能否克服戰略、管理、人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只有企業的人、財、物達到了最佳的結合,中小企業才會走出困境,才會立于不敗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