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主要內容:
1.善于學習的創業者更容易成功。如果創業企業擁有能帶來幫助的導師,更有效地追蹤各項指標,并從創業思想家處進行學習,那么這樣的創業企業相對其他企業能夠獲得7倍的資金,用戶增長率則能達到3.5倍。
2.相對于從未進行過轉型,或是轉型超過2次的創業企業,進行過一兩次轉型的創業企業能籌集到2.5倍的資金,用戶增長率達到3.6倍,過早擴大規模的可能性則小52%。
3.許多投資者對創業企業的投資達到必要程度的2至3倍,但這些創業企業仍未能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投資者還會過多地投資由單獨一人,或是缺乏技術專家的創業團隊創立的企業,但這樣的企業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較低。
4.即使投資者提供幫助,創業企業的運營表現也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不過,合適的導師能夠對企業的表現和籌資能力產生重要影響。這并不是說投資者對于創業企業的估值和并購沒有影響力。
5.相對于由2人創立的企業,由單獨一人創立的企業需要花3.6倍的時間才會進入擴大規模的階段,轉型的可能性則小2.3倍。
6.對于商務人士占多數的創業團隊而言,相對于運營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業企業,運營以銷售驅動的創業企業時成功擴大規模的可能性高6.2倍。
7.對于技術人士占多數的創業團隊而言,相對于運營沒有網絡效應、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業企業,運營有網絡效應、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業企業成功擴大規模的可能性高3.3倍。
8.由一名技術人士和一名商務人士組成的平衡型團隊能夠獲得多30%的資金,用戶增長率高2.9倍,而過早擴大規模的可能性則小19%。
9.大部分成功的創業者是由影響力驅動,而不是由經驗或資金驅動。
10.大部分創業者在產品沒有被市場充分接受之前會過高地估計所持知識產權的價值。
11.相對于大部分創業者的預期,創業企業要花費2至3倍的時間來驗證是否被市場接受。這一現象導致一些創業企業過早地擴大規模。
12.尚未融資的創業企業對市值的估計超過真實價值的100倍,并經常錯誤地描述自己的市場。
13.過早地擴大規模是創業企業表現不佳的最常見原因。由于發展速度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因此會較早地失敗。
14.B2C和B2B已經不再是對互聯網創業企業有意義的劃分方式,因為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商業規則。根據創業企業在用戶獲取、時間、產品、營銷和團隊方面的差異,創業企業可以被分為4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