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涉及到競爭情報的戰略與戰術運用問題。恰如一場戰爭,首先是大的戰略謀劃,其次才是具體的戰術計劃 。比如1946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針對國民黨的解放戰爭,共產黨的戰略是從北到南,首先解決東北,然后到華北以及長江以南,這才有了聞名世界的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這是一個成功的戰略,至于錦州如何打、天津任何打,這是具體的戰術計劃 。
對于企業來說,戰略層面的內容包括行業的選擇、公司的管理架構、中長期發展規劃、人力資源及薪酬政策等等,而供應鏈管理、產品研發、營銷政策的制定等屬于戰術層面的內容。競爭情報的運用也涉及到戰略和戰術層面,關于行業進入、企業的運營管理等戰略問題,競爭情報更多的要從行業的發展、投資收購戰略、標桿學習的角度來研究,相對來說是某一階段的靜態調研。關于產品的研發與上市、營銷推廣政策、價格調整等戰術問題,競爭情報更多的要關注環境的變化,要求對主要競爭對手進行相關內容的動態監測。
國內著名家電企業美的集團在2000年之后的戰略,是在當時已經取得行業相對優勢的風扇和空調基礎上進入冰箱洗衣機行業,美的在這一過程進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競爭情報研究。他們對冰箱洗衣機當時排名前10的企業都進行了各個層面的研究,找到了當時的切入點,并確定了投資收購戰略。今天我們看到的冰洗行業格局,一些當年排名前5的企業都歸到了美的旗下,可以看到美的的戰略成功,也可以看到競爭情報在企業戰略運用的成功。
企業在規劃競爭情報業務時,如果考慮的是戰略層面的運用,有關的人員和部門設置可以在總裁辦或者是集團的營運管理部,其主要作用是為老板服務。如果是戰術層面的運用,應考慮放在營銷管理部門,比如市場部,競爭情報的功能是要及時反饋瞬息萬變的市場,為公司營銷策略調整提供依據。
在競爭情報戰術運用方面,一家做得比較到位的企業是這樣做的,它在營銷層面建立了對5家同行企業的系統監測。監測的內容主要兩點,一是動態銷量監控,根據該行業銷售特點,競爭情報人員把本公司和競爭對手的銷售區域進行對比,把全國的銷售區域劃分成可以比較的300多個細分單位,然后進行每月對比分析,找出產品銷售結構的不同,同時又可以對各區域銷售人員和分公司經理進行考核;二是進行價格監測,除了零售價格外,更主要是掌握各競爭對手的渠道供應價格的調整,以便采取相應策略。這家企業由于對情報監控到位,在市場競爭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競爭優勢,是一個在競爭情報戰術上較為成功的案例。
回到那位企業界朋友的問題上來,競爭情報的實施要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首先要明確解決戰略問題還是戰術問題,也即從需求出發,從老板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然后才是競爭情報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