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全球第二大的計算機商——宏碁計算機突然宣布,其CEO蘭奇(Gianfranco Lanci)辭職。
而就此半年前,宏碁才剛和北大方正達成協議——雙方在品牌、渠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以搶戰中國PC市場的前三名。這筆買賣象征著,在歐洲打贏了一場場勝戰之后的宏碁,有意將發展重心移往全球最具有爆發力的中國。但是,隨著蘭奇的下臺,這場在中國大施拳腳的計劃也跟著產生了變數。
2005年,在愁著不知如何在歐洲市場上突破的當口,宏碁大膽引進了蘭奇這名意大利人。借著蘭奇擁有的市場優勢,宏碁試圖讓蘭奇打下歐洲的江山,之后再轉戰美國市場,朝著計算機品牌世界第一大的目標前進。
而花費了六年時間,蘭奇讓宏碁由第四名坐上個人計算機全球第二的寶座,營收也翻了一倍,獲利更創下新高。坐上大位的蘭奇,一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更在2010年喊出“2012年干掉惠普”的口號,開始覬覦全球個人計算機龍頭的光環。
盡管20天后,宏碁任命了新總裁,但一個疑問仍揮之不去:蘭奇這樣一名功臣,為什么沒能撐到目標實現,就先行離去?
分歧
從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對媒體發表的談話可以看出,過去6年,雖然功在宏碁,但是在組織協調以及未來發展上,蘭奇與宏碁高層已經出現不少歧見。
3月25日,宏碁宣布調降財務預測的目標,這是九個月以來宏碁第二次調降財測。此前的第一季度,宏碁就曾將季成長由原訂的3%調降為衰退10%。為此,外資一度大砍宏碁的股票預估,最低價甚至跌到50元(新臺幣,下同)以下。而距離今年調降財測不過200天的去年年中,宏碁也曾調降財測,將2010年第四季目標由增長5%-10%,變成衰退17%。
前后兩次警訊,引起了王振堂的高度重視。他在記者會上表明,這幾個月計算機市場有很大的變化,包括像iPad進入市場所造成的轟動,已經對個人計算機的市場占有率形成威脅。王振堂說,宏碁已經有兩個季度財務預測無法達成,這在投資圈里產生了很大的負面結果。目前,宏碁有超過60%以上的股票是在外資法人手上持有。也就是說,宏碁的財測失準,受到波及最嚴重的是外資。所以,當宏碁調降財務預測的消息一傳出,外資的拋售壓力即傾巢而出。宏碁股價在2010年初曾維持在103元的水平,而兩度調降財測的結果,已經使目標價遭遇腰斬。
王振堂同時提到,過去,宏碁在歐洲、美國的市占率達到30%-40%,沒想到iPad來得又急又猛,整個打亂了PC、Notebook、Netbook的市場。以往蘭奇領軍的模式只是不斷擴充市場占有率,拼的只是比2%多一點點的營業利益率,而這一盈利水平,在蘋果計算機的陣營已經超過40%。即使是和宏碁一樣做PC、Notebook為主的戴爾、HP,也有4%以上的表現。這顯示出,即便宏碁的市場占有率在蘭奇手上不斷擴大,但是每一元賺進來的營收,反應在利潤上卻是相當微薄。
所以,此次的蘭奇下臺,顯示出以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為首的領導班子,對這樣的獲利結構是看不下去了,這樣的運作模式也不能長久。
宏碁集團的文化,向來是以人才為重。施振榮在60歲就交出權杖退休,顯示了集團的風氣一向是注重戰功,而不以緊握權力不放為習性。所以,當初宏碁在歐洲、美國市場陷入苦戰,施振榮為了要引進外部人才進行改造,在東方式的管理中很罕見地引入一個意大利人。
蘭奇的管理風格相對比較獨斷,和王振堂重視團隊合作的文化不太一樣。舉例來說,蘭奇在任的這六年期間,不只一次地要求王振堂撤換在人事、財務部門的人,并換上一些比較親近蘭奇的人。
蘭奇是在西方文化洗禮過的人,和東方的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是,西方在處理人事問題上就事論事,不留情面。而王振堂所領導的宏碁,比較像是家人,雖然業績目標的達成不可免,但人情世故還是要的。
而蘭奇則是另一番做法,人還沒走,郵件信箱就被封鎖;有些人則是早上進了辦公室,才發現自己的位子已經清空,讓給另一個新人。
2009年擠下戴爾、拿下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占有率第二名后,在當年度的分紅中,蘭奇更是大力犒賞他在歐美的子弟兵。雖然有功必賞,但是看在王振堂眼里,手心手背都是肉,肥了歐美的干部,臺灣這群隨著王振堂打天下的家臣,相對就黯淡了。
類似的點點滴滴顯示,在有了戰功之后,蘭奇正逐漸將功勞擴散為勢力擴張。
真相
然而,即使蘭奇兩次預測財務都失準,但就整體而言,宏碁仍處于獲利的狀況,所以,即便有過失,但還“罪不致死”。但為何整件事情最后會定調成蘭奇必須下臺,為整件事情負責?顯然,這背后有著比財務預測失準更嚴重的事情。
施振榮對“蘭奇下臺”有明確的表態。在宏碁第二度調降財測的時候,施振榮就丟出“面子夠了,里子不夠的話,第一不重要!”的評語。這意味著,即使成了全球第二,獲利隱憂卻無法擺脫,這迫使施振榮開始思考再度改造宏碁。這樣的意思,甚至在蘭奇辭職后發出的新聞稿中也有體現。新聞稿指出:經營團隊對于宏碁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策略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經過長時間的協調與溝通,仍無法達成共識,基于公司的永續經營考慮,董事會最終不得不做出決定,否則恐將拖住公司未來的發展。
施振榮是一手把蘭奇引進宏碁的人,他會用“拖住公司未來的發展”這樣的話,意味著蘭奇與董事會中間,的確有很多想法、做法已經找不到共識。
依照宏碁近一年來的營運表現,壓倒蘭奇與宏碁董事會之間緊張關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應該不是別人,而是史上消費性電子最天才的人物——蘋果計算機創辦人喬布斯。
隨著iPad的上市,這款一個牛皮紙袋就可以承載的時尚產品,掀起了全球購買狂潮,所到之處無不缺貨。
宏碁雖然絕口不談蘭奇的下臺跟iPad有關,但是歐洲出貨不如預期、Notebook發展出現瓶頸、iPad間接影響到Notebook、Netbook的市場等事實,讓宏碁不能不承認,iPad的崛起對傳統PC廠商的威脅已經形成。
有外資分析師分析,如果iPad只是曇花一現,市場對Notebook的需求迅速回歸,則對于宏碁的威脅就可以快速解除。但,如果不是呢?
目前,蘋果已經決定,在第三季度推出iPad3,接著更要在電視領域出招。由此看,宏碁未來只能處于被動接招的境地,而沒有殺手級的武器可以給對手致命一擊。
事實上,蘭奇走了,王振堂會做的事情,和之前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宏碁依賴的是專才,是類似蘭奇這樣的專業經理人。而蘋果依賴的是天才,是類似喬布斯這樣的天才以及整個創意團隊。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專才擅長管理、建立模式,而天才擅長破壞式創新,隨時都在準備顛覆市場。
當專才遇到天才,結果會是如何?
王振堂接下來的選擇有兩個。一是再找一位類似蘭奇的專才,而他要能和宏碁這個大家庭和諧共處,或是他自己兼任董事長和CEO。另外一個選擇是,他要找一個類似喬布斯的天才,因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PC業的競爭,不會再只局限于PC、Notebook、Netbook這些傳統領域,而會越來越倚重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之類的新產品。
而要實現這兩種選擇,分析人士預測,少則一年,多則三年。關鍵中的關鍵是,蘋果絕不是省油的燈。從每一季度都有新產品推出的頻率來看,消費者很快會被其“洗腦”,接受iPad、iPhone這樣規格的消費性電子。搶占消費者成了爭分奪秒的事情。因此,誰來接班?什么時候可以接班?對于宏碁來說,蘭奇離開后,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