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生存即指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依靠遠強于自己的大型企業(或其他有特殊價值的平臺)的“勢”來求得生存,并得以快速發展。在中小企業發展進程中,借勢生存不失為其實現跳躍式發展的捷徑。那么,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如何才能成功借勢呢?
一是自我調整,使自己適應傍大款。企業應發揮自身優勢,爭取成為一些跨國公司生產鏈與銷售鏈中的組成部分,比如從事行業供應鏈中高危險、高污染、大企業都不愿意做的環節;給大企業提供報關、電腦網絡維護、人事外包、人才租賃等大企業非核心業務的服務。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王璞認為,給大企業做外包服務就是一條有效途徑,哪怕是幫大企業印名片、綠化養護等后勤類外包服務。
現代后勤就是典型的企業之一。珠三角、長三角龐大的制造業群落,誕生了一個巨型的服務市場,深圳現代后勤集團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市場并掘到一座“金礦”。其創始人陳德勛抓住富士康將工人洗衣承包出去的契機,成立了洗衣公司,便做成了規模化經營的全國性企業。
二是甘于當配角。與跨國公司洽談合作時,只要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僅僅是一個配角或者是打工者也沒有關系,與跨國公司的合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配角只是暫時的。面對苛刻的要求,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敬業精神,面對可能的挑剔,要盡量做到無可挑剔。
三是在國際合作中,中小企業要特別注意了解所在國法律制度,盡量避免貿易摩擦和經濟糾紛。
四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以得到跨國公司的合作信任。安全問題更是跨國公司敏感的神經,能否保證合作項目不被泄露,知識產權能否得到保護,是合作中的關鍵。
五要研究國際標準,并嚴格遵循。
六要把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現代競爭不是一個企業和另一個企業的競爭,甚至不是一個國家和另外一個國家的競爭,而是一個產業鏈和一個產業鏈的競爭。在參與競爭的時候要強調產業鏈問題,參加了產業鏈,就把過去很多的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比如說一個襯衫的制造者,可以和許多商家建立很多的合作關系,如與面料生產者、襯衫批發商、零售商、運輸商等,均可以建立基于產業鏈的合作關系。香港有一家只做手機、電腦喇叭的公司,專注做小喇叭,把它做大做強,最后與很多大公司都有合作,并成為上市公司。這類全球性的小巨人型企業在許多領域都存在。
七是應把持原有的品牌或商標。在合作過程中,企業應把持原有的品牌或商標,因為其品牌已有了較大的無形資產價值,不能由于對方堅持他的品牌戰略,而主動放棄自身的品牌或商標,從而造成自有品牌的喪失。這在日益重視品牌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中對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企業萬萬不能對自身財產漠視,否則其在以后的生產經營和收益分配中會處于被動地位。小企業借勢大企業,除了不斷創新,保持應有的活力外,還要懂得思考,懂得有取舍地去借,明白哪些該借,哪些不該借,不適合自己的敢于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