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發式的經濟增長推動了國內公司積極通過兼并收購、組建合資企業、尋求合作伙伴,以及企業自身增長等方法實現海外擴張。才開始參與這場游戲的中國企業面臨如何快速學習成為一方玩家的挑戰。據AVCJ調研數據顯示,2002年到2010年,境外交易價值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長,總計達250億美元。而在八年前,這一數字僅為30億美元。
如今,手握充裕現金的中國公司在進軍海外市場的征途上獲得了強有力的競爭地位。但也發現進入國外市場道路曲折。有這種棘手感覺的并非只有中國公司。縱觀全球,兼并購交易往往難以實現預期的價值。一項對全球750家公司開展的調研表明,超過半數(55%)的收購方,其股價在交易宣布一年后未能超出市場平均水平。對缺乏兼并購經驗的公司而言,風險更大。
如何才能令公司的兼并購舉措不出錯?經驗老道的公司往往不急于出手,而是在放眼海外市場之前,先在國內公司身上小試牛刀,在積累經驗的同時增強自己的信心。成功的收購公司會在提出收購要約之前就對目標公司的增長情況進行長達數年的觀察:他們看重的是如何令并購交易為雙方帶來最大的協同效應。他們知道,要取得出色的業績就必須吸引和挽留最優秀的人才。
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加快海外擴張的腳步,他們需要迅速學習以下經驗教訓。
法則1:了解最適合公司的方法。不要認為傳統的兼并購是企業唯一的選擇。盡管兼并購是一項重要的增長戰略,但公司也可以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或組建合資企業打開通向國外市場的大門。這一途徑能讓公司了解海外擴張的困難,積累關鍵經驗,同時又無需擔負巨額投入。其優勢還包括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生產設施,借助其成熟的品牌、銷售和分銷網絡及人才。
法則2:了解為什么要收購。明確競爭基礎,進而制定投資主題。為避免損失慘重,最佳的方法之一便是明確為什么收購某家公司能提升自身價值。約有八成的成功交易是基于清晰的投資主題。而在失敗的交易中,事先確定投資主題的比重僅為四成。收購方往往不清楚哪里有加強如公司成本地位等競爭基礎的最佳機會,也不了解哪里暗藏風險。
法則3:了解應該達成哪些交易。提出并回答測試投資主題的幾個關鍵問題。確定多個潛在收購目標并最終鎖定一到兩家公司需要遵循一定的準則。經驗老道的交易行家清楚自己的競爭基礎,不斷思考應該尋求的交易類型。他們制定了重要的并購目標清單,明確針對各家目標公司不同的投資主題,并維護與每家公司的關系。這一方法有助于公司迅速達成并購交易,比競爭對手更快出手。
收購方必須明確最重要的協同效應來源并確定其優先級,確保整合流程不會過于復雜,迅速制定決策以避免延誤關鍵節點的完成進度。
法則5:了解在交易偏離目標時該如何行動。建立預警機制。沒有一筆交易的開展能與原定計劃保持一致。并購高手會建立預警機制來發現問題,并在問題出現時盡快解決。這些公司能把不可避免的小狀況和那些預示著嚴重問題的障礙區分開來。無論如何,為了提高海外擴張的成功率,了解何時從交易中抽身而退與其他四條法則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