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精神過時了嗎?在任何時候,創業領袖對公司創業過程的領悟都是公司發展的一筆財富,這是公司文化中凝聚員工的一種“不可復制”的方式。所有世界級的公司在強調創業領袖的“精神”時,都在強調人性化的公理與基于客戶價值的追求,如果把一些具有明顯時代局限性的東西當成永恒,這種神化的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正如有些觀點所講的,企業家特別是創業領袖的精神是世界上所有優秀公司文化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中國企業當然也不會例外,問題是中國企業家的精神是不是過時了(具有明顯時代局限性)?很多中國企業家的成功并沒有正統管理學做理論導向,上個時代的中國企業家,成功者99%都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或者說是企業家天生的商業敏銳成就了他們,而這樣的成功經驗,西方企業界是很難理解的。所以說,中國企業家精神有沒有時代的局限性,關鍵并不是看他們的語言是不是能夠用現代管理語言來表達,而是這種精神是不是根植在中國傳統文化這塊土壤上,能不能用開放的心態接納外界各種先進管理思想的精髓,即做到“洋為中用”又不“崇洋媚外”。怎樣才能凝聚人心?“上下同欲者勝”,老祖先曾告訴我們,只有建立一種全體員工都認同的企業文化,企業才能凝聚人心。企業文化對于大部分中國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中國企業不是不懂企業文化,而是講的太多了,以至于一講企業文化就讓人心煩,在西方,企業文化也曾經讓人感覺是形式、空洞的東西,一般的經理人不會老是對員工講企業文化,但他們的企業文化卻是行之有效的,區別在于他們是有實際行動來體現企業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企業確實不懂企業文化,以為企業文化就是員工的娛樂活動,以為企業文化就是一套套的文字游戲,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手冊拿出來可以嚇死人,厚厚的幾大本,其實這是在自欺欺人,不要說是員工,就是公司的領導,也不可能準確說出那里面的內容,結果只能是有形式而沒有內容,這就是當前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總體情況。什么是企業文化,就是以企業家人生哲學為核心的企業共同價值觀,以及由核心價值觀決定的行為、制度的企業文化。作為核心價值觀,就是簡單的幾條理念,幾條可以經得起長期考驗的價值觀,如果什么都包括,什么方面都照顧到,那這種面面俱到的價值觀絕對是充充門面而已。事實上,世界上并沒有一種“正確的理念”,沒有任何理念內容和成為高瞻遠矚的公司息息相關。理念的真實性和連續一貫性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理念的內容重要。所以,核心價值觀重要的是企業員工是否認同,而不是外界的贊美,你不需要太過在意理念是否“讓人喜愛”,而應該在于是否能夠指明方向和激勵員工。但這恰恰是目前中國企業最為重視的東西,能夠給外界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似乎是大多數中國企業引入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企業形象設計等同于甚至凌駕于核心理念也就不足為奇了。本土企業顧名思義必定擁有特定的地域資源和文化資源,由此產生的競爭優勢,或許這就是中國企業的制勝關鍵。任何一種價值觀都是受民族文化所影響,它必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離開了傳統文化的根基,企業文化就不可能是強勢的、個性化的,自然也就不可能是激動人心的。中國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長期形成的計劃經濟的環境。這些都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背景和思想方法,因此,中國企業的成長和管理與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對核心理念的闡述沒有必要將教科書的術語照搬過來,只要將你內心真正深信不疑的信念用一種員工都能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足夠了。理念與行動一致,這可能是中國企業當前最缺乏也是未來必需追求不懈的目標,一篇宣言可能是好的起步,卻只是第一步。將公司的理念使命貫穿于管理的各個層面,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恪守核心價值觀,這是所有優秀企業都努力實現的目標。中國企業在過去的十幾年發展中,能夠生存下來并不斷發展的寥寥無幾,這其中“幸運”的幾家也在做著世界其它優秀公司一樣的事情,將理念與行動一致。總之,中國企業并不是沒有可以凝聚人心的核心理念,問題是這些核心理念能不能從形式轉化為行動,能不能堅定不移地去貫徹它,并且真正做到核心,而不是面面俱到,更不是為了讓外界或者主管機關感到“賞心悅目”。堅持走自己的路,這是所有世界優秀公司的不二法則,世界上沒有一種通用的核心理念是可以讓所有公司都獲得成功,但是所有的優秀公司都始終堅定不移地去執行他們所信奉的理念,也唯有如此,中國企業才有可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