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苦不尋常
這個冬天,隨著麥考林和當當網的海外成功上市,宣告著電子商務行業捅破了多年來的那層窗戶紙,即將迎來集體爆發的時機。而從不可一世的阿里巴巴,到低調潛行的慧聰,再到風頭正勁的當當、麥考林、京東商城、凡客誠品……這些如今在電子商務領域各領風騷的公司們,無不是吸取了8848、FM365那些先烈的教訓,踏著他們的足跡前進,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過去的十年,電子商務行業不斷有人倒下,又不斷有人站起來。如今的電子商務行業再也不是十年前剛剛誕生之初那個稚嫩的孩子,“中國電子商務想成規模十年內沒戲”這樣的言論,也不再會出現在各級官員的嘴里。相反,隨著我國實體經濟遭受的巨大沖擊,電子商務行業反而成為撬動增長的重要杠桿。
CNNIC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網民數量有望突破5億,而電子商務行業也將憑借著巨大的用戶數量而再次實現“薄利多銷”的經營法則。由于電子商務在交易模式上的巨大創新,致使其具備了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覆蓋廣的特點。在過去十年中,電子商務呈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化和通貨膨脹的影響,電子商務行業集體找到了網民熱情的爆發點。
1980年,美國哈佛商學院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其著作《競爭戰略》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三種基本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業化戰略。縱觀30年來的商業史,成功企業的主導戰略沒有離開波特的定義:要么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實現比競爭廠商更低;要么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感覺獲得了比競爭廠商更多的價值;要么專注于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產品種類或者區域范圍。電子商務的B2B行業過去十年的道路更是證明了這一經典的理論。
“8848當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堅持”創始人王峻濤這樣回首過去,沒有堅持走B2C道路的8848倒下了,人們只記得這個品牌而不知道分拆后的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沒有差異化競爭特點的FM365最終的資本的轉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偽裝成電子商務外衣的PPG也沒有火得太久,隨著資金鏈的斷裂而迅速消亡,其苦心創造出來的營銷模式和市場規模也被凡客誠品所接管……
“B2B其實并不是純互聯網業務。”已經在這一領域十多年的慧聰網CEO郭江笑稱。在B2B的老兵慧聰網看來,十年來大家都已經改變了太多,B2B行業也自然劃分為了兩大陣營,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焦點科技等選擇了外貿為主的道路,而內貿為主的公司則有慧聰、生意寶、金銀島等,不管是什么方向,這些公司如今都已經或者正在謀求上市,與十年前相比獲得了集體性的突破。
不過,郭江同時也認為,B2B行業正在集體謀求“變革”,光靠B2B是不會被人關注的,“比如阿里巴巴,被網民關注是因為旗下的淘寶網,在淘寶網火了之后,阿里巴巴又開始做淘寶商城,實現了從B2B、C2C到B2C的全面布局”。與之相比,慧聰網近期也在尋求轉型,甚至一度被外界傳言要做自己的B2C公司,郭江對此予以澄清,“B2B行業現在這么多年只做到了為客戶提供信息和資金流,更多的是信息服務公司的角色,而B2C現在從進貨、銷售到服務都要做。它的企業的庫存、流轉、倉庫很重要,管理,更像一個百貨公司。我們是想從B2B延伸一下,進軍交易環節,但是不會做純粹的B2C”。
新生存法則時代
正因為開始漸漸走回公眾視野,慧聰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重返互聯網”的戰略。對此郭江解釋稱,“當初將消費品剝離開來是出于行業需求和定位的考慮”,“工業品與消費品不可混為一談。相比而言工業品的市場較窄,工業品的企業目前還受到上網條件的制約,這些狀況也給了轉做B2B業務的慧聰網更大的用武之地。相反,如果是效仿阿里巴巴的外貿+消費品道路,慧聰網很難堅持到今天”,實際上這也是慧聰網幾年前的戰略轉型思路,為此還付出了遠離互聯網的代價,一度被業界稱為“邊緣化”的公司。
B2B行業其實并非與熱點無緣,比如今年以來網上越來越火的“團購”風潮,也讓B2B企業動起了心思。阿里巴巴、慧聰等都在謀求B2B行業的團購業務,彌補這一領域的空白,在他們看來,網聚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對普通網友還是中小企業主們來說,“互聯網最大的價值是匯聚公司們的需求”。
易觀國際的分析師們認為,在B2C、C2C等業務空前火爆之后,B2B業務明年也有望迎來更大的突破口,特別是一些新的熱點業務被應用到B2B領域后,有望迎來爆棚式發展。眾所周知,在B2B領域,阿里巴巴、焦點科技、環球資源等公司的優勢在于外貿市場,而慧聰網則專注于內貿行業,過去十年,B2B領域出現了“內外有別”的態勢,憑借著大量中小企業急需尋求海外訂單發展出口貿易的特點,B2B外貿領域造就了阿里巴巴這樣的巨型公司。而在2009年以來,隨著經濟危機的全球蔓延,針對我國經濟的特點,國務院做出了大力發展內向型經濟的部署,并且出臺了4萬億元投資計劃來拉動內需,內需市場,也將給未來數年B2B領域帶來無限商機。
實際上,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至今,也呈現出了差異化競爭的態勢,B2C行業涌現出麥考林、凡客誠品、京東商城這樣垂直領域的公司,與此前卓越、當當的綜合百貨商城的定位并不相同。而在B2B領域,慧聰網也開始轉為垂直領域的門戶,旗下建材、五金、汽車、服裝等多個直屬的垂直網站應運而生,開始深耕細分行業。“我們的消費品領域B2B業務2006年才開始做,而在工業品市場上,我們的規模和行業影響力一直居行業領先。”郭江表示。
“如果說在阿里巴巴買家可以找到所需的相關產品,那么在慧聰網,買家就可以找到所需的精準產品。一個是大而全,一個是細而精。”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兩者的區別。
差異化模式風生水起
那么未來十年,電子商務行業到底需要什么樣類型的企業,還是允許各種業務類型的公司同時并存?在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有專家指出,未來雙核甚至多核的電子商務平臺將誕生,隨著ShopEx這樣的第三方平臺的介入,電子商務將變得多元化,客戶可同時使用不同的電子商務平臺,享受到多元化帶來的便利。
而在這種情況下,更加專注于某一領域的電子商務企業,顯然能夠獲得更大的優勢。新近上市的麥考林、當當網便是在服裝、圖書音像的各自領域擁有巨大領先優勢,才獲得了海外投資者的青睞。再從之前的百度、優酷等公司上市后,股價受到熱捧更可以看出,海外投資者往往更加看好專業化道路的公司,而不大信任“大而全”模式的門戶類型公司。那么對于阿里巴巴、慧聰這樣,有著鮮明特點和各自優勢領域的公司,資本的青睞程度又如何呢?郭江笑稱,慧聰股價反應出來的公司的市值,與公司業務的發展及前景相比是被低估的。“我不在意慧聰的股價被低估,我們希望將整體規模做大之后實現全面盈利,否則沒有一定規模的盈利是沒有意義的。”
事實上,B2C領域的當當網,也是走過十年發展之路后宣布全面盈利的,當當網聯合總裁俞渝曾表示,“當當如果要想盈利,多年前就可以了”,而京東商城目前年營業額超過了100億,董事長劉強東也沒有急于宣布盈利,更是同樣的道理。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幾近翻倍。這種爆棚式的增長給全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而在B2B領域,除了阿里巴巴和慧聰之外,也有敦煌網、金銀島等多家新公司涌現出來,競爭進一步加劇。
中國目前有超過4200萬家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接近60%,影響著中國經濟的走向。而阿里巴巴、慧聰等公司都將自己的戰略目標盯準了這一市場。在“誠信通”、“買賣通”等核心產品區別不大的情況下,性價比優勢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廣大中小企業主們的選擇,而B2B企業也許可以通過性價比的優勢搶得先機。或許正是瞅準了這一點,慧聰網近期宣布在12月份對買賣通產品實行史上最大規模的讓利計劃,3年使用權的費用降至3600元,月均100元,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同互聯網上的一些基礎服務如郵件、即時通訊、殺毒、視頻等逐漸走向免費一樣,郭江等業界大佬們都預計,B2B市場未來也會呈現三大趨勢:第一、企業建站等基礎業務免費化。第二、B2B信息服務的專業化。第三、B2B企業大規模的線上交易。特別是基礎服務逐漸走向免費這一項,個別公司已經在開始嘗試,一旦全行業推廣開來,將產生巨大影響。
未來的電子商務十年,或許將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回報,誰能蛻變成蝶,并引領行業的發展,整個業界都在拭目以待。業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