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買來核心科技
《浙商》:《浙商》雜志曾在三年前做過一個特別策劃《慈溪300家企業抵不上一個“格力”》,結合你這個倡議,你認為“中國創造”現在到底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
董明珠:你們的報道做得很有可比性,其實格力也沒你們說的那么強大。今年格力要實現500個億的銷售目標。
變革 開放以來,中國已成長為一個制造業大國。但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大多數企業只能依賴廉價勞動力以及大量資源消耗參與國際競爭。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造成大批制造企業的倒閉。格力電器希望在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作出更大貢獻。所以這是格力的責任,我們發起這個倡議,目的就是呼吁大家一起開拓“中國創造之路”,以實際行動讓中國更多的企業成為“中國創造”的企業。因為沒有“中國創造”,中國企業就沒有出路,中國經濟就沒有出路。
《浙商》:說起創造,我們不能不說技術。最近看中央臺新聞,總是看到成龍做的格力電器那個“核心科技”的廣告,說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不能靠花拳繡腿,而要掌握核心科技。
董明珠:我可以給你講一組數字:格力電器現有45000名員工,其中有近3000人是研發人員。我們建立了300多個實驗室,這在空調企業中是最多的?,F在,我們每年花在科研上的經費都超過20億元。目前,格力電器已有專利技術2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00多項,開發產品品種規格超過7000款……格力走專業化是不會變的。我們縱深產品中的電機、壓縮機等一系列產品,本身就是市場需求巨大的配套產品。應該說我們在專業化中實現了品種的多元化。
《浙商》:每年20億元的研發投入,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董明珠:你看中國的汽車工業,有多少企業是與海外企業進行合資的?但合資的結果并沒有換來核心科技,而市場卻讓給了別人。
真正的核心科技是不能指望合資引進,也別指望花錢能買來的。2000年的時候,我們拿到了重慶一個1主機帶4個分機的項目。那時我們已經有了1拖2的技術,覺得即便自己研發不出來,去國外廠家買相關技術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困難。但是到了日本,和人家一說要1拖4的技術,人家馬上說最先進的技術不能拿到中國去。我們這才知道原來是一些較落后的技術被引進到了中國。從那個項目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很大的。如果沒有技術,你就沒有議價能力。一個原本價值1000萬元的產品,因為你不能生產,只有他能生產,所以他可以開價1500萬元、2000萬元,你也沒辦法。
《浙商》:但是格力現在又與日本的大金合作了。
董明珠:與大金的合作,格力控股51%,完全是一種對等的合作,兩家企業按照股比現金出資。這種對等合作,是靠我們格力的研發優勢換來的。格力電器在壓縮機、變頻技術等核心技術領域,都處于國際領先的位置。正因為如此,我們與日本大金的合資才可能做到“對等”。大金如果不與我們格力合作,他們今后在國際市場上會遇到一個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而雙方合作,則可以占領技術、市場兩個制高點,這是一種雙贏。
主動放棄30億元的訂單
《浙商》:但是很多企業不愿投入啊,回報期長,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
董明珠:很多企業不愿意投入,大家都想向政府伸手,政府給錢就投入,不給錢就不投入。這樣的企業是很危險的,因為大浪淘沙是必然的一個過程。一旦企業失去了創新的能力,再想回頭就來不及了。這時候政府為了救活企業,給它一點資金,最終它也是盤不活的。變革 開放30多年了,我們以前只要能賺錢就去做,但是接下來的30年呢?我覺得應該是整個國家強盛的時期,所有的企業家都應該負起責任,你的經營范圍、你的經營行為一定要考慮到和國家高度一致。
《浙商》: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企業都面臨很大的壓力,也希望政府出手救助,格力難道就沒有壓力?
董明珠:你說完全沒有壓力肯定不是的,但不是說有了壓力我就叫“哎呀,完了,政府快來幫助我啊,我要倒閉了,你來支持我。”任何時候我都說我們企業不需要這樣的幫助,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競爭環境,這要靠我們企業自身來面對這個困難,不能完全靠向政府伸手來渡過這個難關。比如說,今天下雨了,我們沒有預計到要下雷雨,或者刮了11級臺風,可能有的房屋倒了,不要緊,倒了可以重建,但這時候需要的一個就是信心。另一個是重新審視自己,檢討房子為什么沒能蓋得更牢固些。金融危機時,企業出口壓力特別大,但我還是把一個250多萬套30億元的訂單給廢掉了。
《浙商》:為什么拒絕?
董明珠:別人都是求訂單啊,覺得有了訂單就能賺錢。
國際金融危機重新提醒了我們,過去大部分所掙的錢,并不是創造了一個品質的、或者說品牌的價值,而是簡單的加工。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面臨很多風險。比如,對方如果不肯付款,你怎么辦,你去打官司?你去海外打官司,即使250萬套的錢能追回來,你的費用也一半支付給了律師;更有可能,我還要多拿10個億,甚至更多的錢投進去,才能把這個錢追回來。所以,這個時候是我們打造自己品牌的最好機會。因為長期以來我們一部分是自己的品牌出口,但是更大一部分是幫別人貼牌。格力是一個講誠信的企業,它始終堅持品質是第一的,盡管我是給你加工,也同樣要講品質。我非常清楚,我不給對方做加工,對方一定會叫別人做;但在品質控制上,格力電器是最好的。那這樣的話,對方的產品出去了,我的高品質的產品也通過其他渠道出去后,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就感受到了格力的品牌信譽和美譽度。
廢標案促進政府陽光采購
《浙商》: 2009年,“格力廢標案”發生后,你狀告廣州市財政局,向政府部門叫板,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對此你還有什么話要說嗎?
董明珠:首先我要說的,格力不是在向政府叫板。是個別部門個別人破壞了政府的形象,沒有為政府看好家、做好事,這個道理一定要講清楚。我認為格力這次完全是和政府一致的。你一個人犯錯誤,怎么能把錯誤賴到政府上面呢?我們把此事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匯報后,是汪洋書記親自指示走法律程序的。
《浙商》:但是據說你在走程序起訴的時候,人家的空調已經安裝了。這個項目你已經拿不到了,為什么還這么堅持?
董明珠:這個事出來以后,好多企業都說我們了不起,敢講真話。我說如果遇到這種事誰都不敢講真話,那環境怎么凈化。
我覺得我不僅是在打官司,而是在促進我們的政府采購更加陽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申訴,得到一個公正的結果?;蛘哒f因為這件事情,能夠推動政府采購更加趨于公平化、陽光化,它真正的意義恰恰是在這里?,F在廣東省新修改的《政府采購法》實施辦法中,已經對競標、賽標、廢標等程序進行了調整修改。這就是一種進步。